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告诉我们,可以失败,但失败不等于被打败。
《老人与海》的故事中的老人名叫圣地亚哥,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老人运气很背,连续84天没钓到鱼,第85天出海到很远的海面钓鱼,经过三天两夜的拼搏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比他的小船还大,无法拖上船。
然而,等着他的不是凯旋而归,而是路遇鲨鱼袭击,老人用尽船上所有的工具与鲨鱼展开了惨烈的格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的只剩骨架。
在这几天里,老人经历了孤独、饥渴,疲劳和伤痛,老人以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超越了人类的极限。虽败犹荣,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到很远海面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老人与海》读后感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连续八十四天打不来一条鱼的老人,却坚持不懈努力,意外收获一条大鱼,却在斗得精疲力竭时,被鲨鱼吃光鱼肉,而他依然带着胜利果实回家,尽管只是一个鱼骨架。
风烛残年却精神矍铄,鳏夫和鱼斗志,斗的是意志,短小精悍,独白甚多,自我对话,看似无力的社交,实则自我存在的认同。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自我暗示,我可以的,怨天带不来好运,尤人高不来情商。
海明威早期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后来转而以硬汉形象示人,他喜欢在作品中描写打猎,斗牛钓鱼等主题,30年代中后期以后,海明威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整个40年代它更多投身社会公众事件,展现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后一部小说,也被认为是他的巅峰之作,冰山理论是海明威最主要的创作原则,他常表现为电报式的行文背景的省略,充满留白的对话和冷静克制不带情感色彩的结尾这些特点,尤其突出地体现在老人与海及其他短篇小说中。
记不清是初中还是高中第一次读,现在居然还记得大部分的情节。可能和本书的情节比较简单有关。
通篇就是讲了一个渔父的故事,圣地亚哥,一个年老的渔父,已经有80多天没有捕到鱼了,人们都觉得他老了,他却只是觉得自己是运气 不好而已,跟着他多次下海,了解他高超捕鱼本领的玛诺林也是他的小帮手因为他这么久没捕到鱼只能被他父亲叫到其他地方去帮帮忙,但他还是经常来看望圣地亚哥。
这一天圣地亚哥照常出海捕鱼,这次他决定到更远的海域捕鱼,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已经捉到一条较重的金枪鱼,而这也是一场大戏的序幕而已,很快一条很大的大马林鱼上钩,他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凭借一人之力将其制服,自己也受了些轻伤。
就在他要满载而归之时,鲨鱼闻着血腥味来了,第一条先赶过来的鲨鱼被经验丰富的老人很快杀死,同时也撕咬了大马林鱼一部分,老人又增加了一些伤口,出发时带的水和食物不多。
期间海明威对老人吃金枪鱼和喝淡水的描写是相当细腻,导致当时的我认为生吃金枪鱼一定是美味,可惜后来也没有机会去尝试。最后又来了更多的鲨鱼,老人殊死搏斗,把小船上能用的武器全部用光了,最后只能带着一副大马林鱼的骨架回到家中。
书中的经典正是他那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貌似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考试题目中。
同时也让我记住了这个硬汉老人。老人在书中三次梦到狮子,一次梦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与黑人掰手腕一天之后才打败黑人的经历,最后获得了冠军的称号,说明老人在年轻的时候就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硬汉。
这本书是海明威的巅峰之作,尤其也成为我们都知道的以猎枪自杀的著名作家,当时是很疑惑的,认为海明威塑造了一个硬汉的老人的角色,誓死不休,结果自己却选择自杀这种近乎于懦夫的死亡方式。
到今天大众都没法理解,同时他的父亲也是以这种方式自杀而死,当时他正是为了洗刷父亲的懦弱而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硬汉的形象。
生活往往比小说要狗血,但是海明威总体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铁血硬汉老人的形象,可以激励每一个在逆境中的男人勇敢地起来战斗,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