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亦苒 / 没有输赢的争论
“亦,怎么吃得这么少,多吃点啊!”
“我吃饱了,我不想吃了。”
“你学习这么辛苦,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体力才跟得上,快,再吃点!”
“我说了,我不要吃了!”
“亦,你晚上还要学习,等下肚子会饿的。”
“你永远都觉得我吃得少,我吃再多也觉得不够多,你总是这样……”
“……”
有种饿叫作外婆觉得你饿。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外婆总是因为吃饭的多少开始有这样的对话,而且各持己见,争论的结果通常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看似外婆输了,但往往我也会为自己一时的赌气不吃或少吃买单,有时实在饿了偷偷地拿零食吃,有悖于我的初衷。
像天下所有的外婆一样,从我还是怀抱中的婴儿开始,我的外婆就始终处于担心我吃得不够多,穿得不够暖的各种“纠结”中。
以前,外婆的厨艺是我放学后最期待的,回家路上我总是追问着晚饭吃啥,每次给的答案都令我雀跃不已。面皮柔软略带弹性,裹着肥瘦相间的鲜肉,咬一口流油的肉包子;小火煨了三四小时的笋干老鸭煲,鸭肉酥烂,汤汁澄清香醇,喝一口暖全身;就算是一盘外婆牌炒青菜,那些藏在菜里酥而不腻的油渣小肉丁也是唤醒我味蕾的小星星……每每外婆殷勤地夹各种菜放入碗里我都来者不拒。
经得外婆这位辛勤“园丁”的喂养,我这棵小苗自然茁壮成长。当我的身高从八九十公分逐渐窜到比妈妈还高出些许时,体重也飙升到一百多斤。平日里耳濡目染妈妈、阿姨们、姐姐们说的各种有关减肥的话题,我也开始逐渐地意识到自己的体重也到了该控制的时候。当外婆对比发现我的食量减少后,特别焦虑地自我检讨,是菜的品质下降了么?或者有意无意地问我想吃什么她尽量去做。当一段时间后我食量减少仍旧,外婆心情也随之黯淡了许多。她的巧手,已不再起作用,她的劝解,我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每次的争论都不了了之,外婆终究拗不过我。面对我剩下的饭菜,她总是呆呆地注视着,无奈而叹惋。
其实我知道,她是在用她的方式尽情地照顾我,呵护我,而每次一到她劝我多吃时,我像是着了魔一样,总想和她对着干,沉浸在争论成功的快感之中。
看着她笨拙地点着手机里下厨房APP查看各种健康美食的制作程序,想变着花样以“新”取胜,打败我一时的“理性”;看着她翻看资料了解低脂食物排行榜以爱为话题的作文600字,用以“理”服人的科学道理让我欣然接受,哪怕多吃一口;看着她凑着我放学回家的时间,那双黑瘦干裂的双手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上餐桌时的以“情”感人;那些瞬间我仿佛突然就理解了她,轮番轰炸的“新”、“理”、“情”三张牌打的都是爱啊!自责、矛盾的情绪油然而生,我在内心深处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暗暗下决心要在餐桌上好好沟通转变表现,让外婆放心开心。
我们是长辈们的甜蜜负担,外婆对我的宠爱,也成了这个阶段我要按照我所认知的成长方式去长大的“甜蜜负担”。我细细深思着,这场没有输赢的争论让外婆与我正深深感触着彼此,思考在其中,而感触和思考后所挽留的,是蓄满的亲情和爱。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曙光中学七年级6班学生)
”
评者说
鲍亦苒同学的这篇习作,是七年级第一单元金奖作品的代表。读罢全文,“争论”的场景浮现眼前,这样的场景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所再熟悉不过的,而“争论”后的思考,又一下击中了我们的心。“这场没有输赢的争论让外婆与我正深深感触着彼此”,结尾这一句真好,我们都理解其中的亲情和爱,但亦苒同学对自己和长辈的彼此感受更加细腻、真切。
这篇习作的优点很多,概括起来:
1.审题准确,“没有输赢”的补充让题目有了明确的题旨;
2.立意充满正能量,“争论”出的爱更加深刻浓烈;
3.构思巧妙,这个题目的写作,场景设置尤为重要,习作一开篇就进入那天餐桌前的争论,让读者快速抓住了故事线索,自然为下文的“争论思考”做好铺垫;
4.人物形象丰满,这一单元重点就是训练人物写作要写出精神,亦苒同学用外婆焦急的语言、焦虑的心情、锲而不舍的行动,把外婆的慈爱形象写得深入人心。
5.真情投注,如果说以上都是一篇好作文的标准框架,那投入的情感就最能体现作者思想和文字风格。亦苒同学有同龄人的青春可爱,更有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在细碎的生活中体会到深沉的爱,这是亦苒同学的闪光点。
以上,也是写好“争论”话题作文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