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长期居住在中国,对科举制度认识全面。他将科举制度与西方学位制度做了比较:“
中国士大夫第一种学位与我们的学士学位相当,叫做秀才。第二种学位叫举人,可以和我们的硕士相比。中国人的第三种学位叫做进士,相当于我们的博士学位
。”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即,在古代为科举考试。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科状元」。其中困难重重,假如你穿越回清朝,想考个状元“玩玩”,你得有思想准备了:你要在N年寒窗苦读中,经过
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等各种考试,像打怪兽升级一样通过层层考验,最后在金銮殿里接受皇帝的亲自考试,才能把状元的桂冠戴在头上。
网上曾流传一片热帖:
《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你能做出几道》
第一场史论5篇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
第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
第三场《四书》、《五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可见古代科举的难度之大。
古代科举,不止文章要写得好,而且字也要写得好。
在古代考状元的实力与运气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书法。读卷官往往有偏重书法的习惯,字写得好,“圈圈”有可能更多。康熙二十四年殿试阅卷中,读卷官就把书法好的列为了第一名。好在皇帝火眼金睛,他说:你们拟定的名次还不错,不过我要把文章较胜的陆肯堂改为第一名,那个字写得漂亮的陈元龙改到第二名去吧。
康熙的原话是:“殿试虽文、字兼取,朕意以文为重。”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这些状元必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留下了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佳作。
今日高考,小编精选古代状元的诗词,为广大学子壮行,预祝他们取得好成绩。
贺知章
武周证圣元年(695)乙未科状元,《全唐诗》存其诗二十一首。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
少年时就以文词清新秀美而闻名遐迩。为人豪放洒脱,深得乡人好感。
状元及第后,授国子监四门博士,不久迁太常博士。
玄宗开元十三年(725)迁礼部侍郎、秘书监。
天宝初,辞官归里为道士,朝廷允许他以宅为”千秋观”,又赐给周公湖数顷为放生池。
贺知章好饮酒,与李白友善。
张九龄
武周长安二年(702)癸卯科状元,《全唐诗》存其诗二百二十二首。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张九龄出身寒门庶族,少聪敏,七岁能文。
他十三岁时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拜谒广州刺史王方庆,得到王的赏识,说”此儿必大有前途”。
长安二年(702)殿试,张九龄在二十一名进士中名列第一。
张榜公布后,落第考生不服,状告考官不公,要求重考。重考结果,张九龄仍然独占鳌头。时年二十四岁。
张九龄中状元后,初任校书郎、右拾遗。这时张说为宰相,特别看重本家张九龄。
张说去世后,玄宗召张九龄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后迁工部侍郎、知制诰。
建中元年(780),德宗以张九龄贤德风烈,复赠司徒。著作有《曲江集》。
李昂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甲寅科状元。《全唐诗》存其诗六首。
《赋戚夫人楚舞歌》
定陶城中是妾家,妾年二八颜如花。
闺中歌舞未终曲,天下死人如乱麻。
汉王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栊人已荐。
风花菡萏落辕门,云雨裴回入行殿。
日夕悠悠非旧乡,飘飘处处逐君王。
闺门向里通归梦,银烛迎来在战场。
相从顾恩不顾己,何异浮萍寄深水。
逐战曾迷只轮下,随君几陷重围里。
此时平楚复平齐,咸阳宫阙到关西。
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
且矜容色长自持,且遇乘舆恩幸时。
香罗侍寝双龙殿,玉辇看花百子池。
君王纵恣翻成误,吕后由来有深妒。
不奈君王容鬓衰,相存相顾能几时?
黄泉白骨不可报,雀钗翠羽从此辞。
君楚歌兮妾楚舞,脉脉相看两心苦。
曲未终兮袂更扬,君流涕兮妾断肠。
已见储君归惠帝,徒留爱子付周昌。
王维
王维,唐玄宗开元九年(721)辛酉科状元,《全唐诗》存其诗一百零二首。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官汾州司马时,全家迁居于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王维早年丧父,聪颖过人,九岁即能作词赋,懂音律,谙琵琶,并深受佛教思想熏陶,其诗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开元初年被任为太乐丞,这是太常寺的属官太乐令的副手,主要负责音乐、舞蹈的教习、排练事务。
后因伶人私自表演了专供皇帝观赏的黄狮子舞而获罪,降为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734),张九龄任宰相,王维上诗请求引荐,被任为右拾遗。后张九龄遭贬,王维于当年秋天出使塞上,在凉州小住。
开元二十七年(739)返回长安,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
从开元末到天宝末这十五六年间,王维过着平静的亦官亦隐的生活。他在辋川买下产业,常与文友聚会,写下大量田园诗。同时又参禅信佛。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王维和一批官员来不及逃跑,被叛军抓住,带至洛阳。
上元元年(760),王维官至尚书右丞。晚年”以禅诵为事”。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生平亲故,舍笔而卒。
郭子仪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武举状元,《全唐诗》仅录其《享太庙乐章》两首,实为舞词,也可视作四言诗,其内容是歌颂朝廷的德政武功。
广运舞
於赫皇祖,昭明有融。
惟文之德,惟武之功。
河海静谧,车书混同。
虔恭孝飨,穆穆玄风。
贾至
贾至,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乙亥科状元,《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
《春思二首》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贾至(718-772),字幼邻,一作幼几,洛阳(今属河南)人。
贾至生于官宦家庭,父贾曾,开元初,官制诰。
贾至早年曾跟从玄宗避安史之乱于蜀中,拜为起居舍人。肃宗时为中书舍人,出为汝州刺史。
将军王去荣因擅杀县令,依法当斩,肃宗因惜其才下诏免死罪。贾至因直谏反对赦免王去荣,被贬为岳州司马。
后官至右散骑常侍。卒赠礼部尚书,谥文。
贾至在当时颇有文名,独孤及在《赵郡李公中集序》中称他与萧颖士、李华同为天宝时”文章中兴”的代表人物。
从贾至今存的文章看,确是一位儒学复兴的倡导者。贾至不仅有文名,亦有诗名,最擅长七绝。
杨慎
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由六世祖杨世贤迁居四川新都。祖父官至提学签事,父亲杨廷和位至少师、大学士,叔父杨廷义也官至礼部尚书。
杨慎自幼聪敏,人称”神童”。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
入京,赋《黄叶诗》,深得”文坛七子”首领李东阳赏识,收为门徒。
正德二年(1507),乡试第三,正德六年(1511),会试第二,殿试第一。时年二十四岁,例授翰林修撰。不久,服继母丧,期满复职。
时武宗昏庸,宦官刘开专权,残害忠良。杨慎修《实录》时,不畏权势,秉笔直书。正德十二年(1517),武宗微服浪游,杨慎犯颜切谏,不听,遂引病归乡。
世宗嗣位,召为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召为翰林学士。
杨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指时任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一派)学术不同,议论亦异,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痛加斥责,停其奉禄。
不久,”大礼”之议起,杨慎等又再次上疏力谏,继而率众廷臣两伏左顺门哭谏,世宗震怒,下诏全部廷杖下狱,削职贬谪。
杨慎被廷杖两次后充军云南永昌,带病行万里,几乎送命。自此,杨慎被谪戍达三十五年之久。
晚年,他在一首《感怀诗》中悲愤地写道:
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
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
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
故园先陇疾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
嘉靖三十八年(1559),杨慎客死永昌,享年七十二岁。隆庆初年,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文天祥
文天祥,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丙辰科状元。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相传文天祥的祖父文时用,在端平三年五月初二(1236年6月6日)那天,梦见一个天神般的孩儿,乘着白色的云雾,从天而降,不一会儿,又徐徐上升,渐渐地消失在迷蒙之中。
正是这一天,他的长孙降生了。于是便给长孙取名云孙,字天祥。
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博学多才,人称”草斋先生”。
文天祥少时,父亲便亲自教他读书。他记忆力惊人,有”文曲星下凡”之称。
从十六岁起开始游学求师。宝祐三年(1255),入白鹭洲书院,师从名儒欧阳守道。
宝祐四年(1256),二十岁的文天祥于集英殿殿试时,面对朝廷的内忧外患,以”法天不息”为对,洋洋万言,一挥而就,被理宗钦点为状元。
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南进,兵围鄂州(治今湖北武汉),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并进御敌之策,未被采纳。
临安(杭州)危急时,文天祥以江西提刑身份,应诏勤王,请求率二十万义师背水一战,宰相陈宜中不允。不久,文天祥以右丞相兼枢密使身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
文天祥冒险脱逃至温州,拥立益王赵昰,以图复兴,转战于赣、闽、岭南等地。兵败被俘,坚拒元将张弘範劝降,作《过零丁洋》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名句。
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近四年。其间,元帝多次劝降未果,天祥誓死不屈,作《正气歌》,以明心志。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文天祥就义于柴市,时年四十八岁。临刑前,作绝笔自赞,系于衣带之间,其文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后人为凭吊瞻仰,于其囚女学霸在古代禁地建造了文丞相祠,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内。
张謇
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状元。
早梅
无限含春意,朔风吹未开。
不知残雪里,已有暗香来。
张建勋
清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科状元。
登泰山感怀
风尘莽莽幂乾坤,飞车来瞻泰山尊。
万古斯文绵圣泽,千盘拾级历天门。
汉秦往代登封侈,齐鲁名邦礼让敦。
观海更增沉陆感,几时浴日巩中原。
推荐:金性尧《炉边诗话》
[作者]金性尧[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文史大家金性尧经典“说诗”力作
从先秦到晚清,妙笔纵横两千年
?内容简介:这是文史大家金性尧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解读古诗的集子,写在冬天,室内有一只取暖的炉子,故为此名。颇有于炉边取暖不拘一格闲话之味。作品收录数50余篇作者谈诗之作,从《诗经》一直谈到清末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金性尧以研究唐、宋诗见长,故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也;故尔出版家钟叔河评之为“别开生面”。金性尧论诗论人,皆能以理智与同情之态度进入古人的世界,文字平淡自然,洗尽浮躁与火气,清凉自生。
?作者简介:金性尧,笔名文载道,别号星屋,浙江定海(今属舟山市)人。作家、文史学者、资深出版人。青年时代曾主编《鲁迅风》《萧萧》《文史》等杂志。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任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生笔耕不辍。文学作品有《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