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今天(8月9日),对于持有房地产股的股民来说,是扬眉吐气的一天。
A股里的房地产板块整体上涨了3.27%,走势是这样的:
房地产龙头万科,也一扫多日的阴霾:
保利地产更是一度接近涨停:
在A股房地产股的带动下,港股里的融创中国、中国恒大、碧桂园等,也都出现了显著反弹。
众所周知,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遭受到了“极限打压”,几乎每天都有调控的措施出台。
比如北京楼市给离婚买房打了补丁;上海在发放房贷的时候,银行将根据合同网签价、涉税评估价、银行评估价三个价格中,相对最低的价格审批贷款额度,也就是“三价取最低”;深圳准备全面推行大学区制,甚至酝酿出台官方的“房屋租赁参考价”。
至于广州、东莞、杭州、成都、金华、衢州、南京等城市,最近也都有新招出台。今天凌晨,惠州也对大亚湾、惠阳的新房实施了限购。
那么:为什么在“极限打压”之下房地产股反而不跌了,开始出现反弹?
说到底,还是因为跌得太多了。以万科为例,目前的市盈率只有6.2倍左右,市净率则只有1.15倍。
我粗略地看了一下,目前A股房地产板块里有40只股票市盈率低于10倍;市净率低于1.2倍的公司,则有70来家。
当然,房地产公司的财务指标有滞后性,因为营收、利润是按照房屋交付的时间点来计算的(不是按照签署认购合同)。目前的财务数据,其实反映的是1年到1年半之前的市场情况。
即便剔除这个因素,仍然会有一批公司的股票有错杀的嫌疑。
我之前在专栏里预测过,今年四季度到明年1季度,A股会有一波行情。主要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周期跟欧美不同,欧美即将进入紧缩周期,美联储可能会从四季度开始减少购买资产(印钞)的量。但中国恰恰相反,会出现新一轮宽松周期。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中国在疫情之后印钞最少,早在2020年5月就让货币政策常态化了。
最近一个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开始显现。再加上国家集中规范了一批行业,比如仅仅K12课外培训,就涉及数百万人转岗;房地产的低迷,也让中介行业大量失业转岗。在疫情影响下,旅游、餐饮、娱乐等行业,也一直表现欠佳。
所以货币政策需要再次进入宽松期,未来半年至少还会有一次全面降准,可能会有一次LPR利率的降息。
房地产政策会出现变化吗?整体放松基本不可能,但局部的政策调整是会发生的。尤其是北方楼市偏冷的城市。
国家之所以持续打压房地产,是因为疫情之后市场一度比较热。
上图是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今年1到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2179亿元,同比增长15.0%;比2019年1—6月份增长17.2%,两年平均增长8.2%。
上图是全国房地产销售情况。今年1到6月,全国商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品房销售额92931亿元,增长38.9%;比2019年1—6月份增长31.4%,两年平均增长14.7%。
而同期GDP的增速(两年平均)只有5.3%,远远低于房地产的主要指标增长。
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更高了,房地产这头灰犀牛占用的金融资源更高了。如果国家不加以控制,未来会很麻烦。
可以看出,房地产受到打压的主要原因是:此前吃得太饱了,要休息一下。
但持续极限施压的结果,也开始显现。比如最近深圳中止了第二批集中供地,涉及22块土地。对此,坊间有很多说法,其中一个说法是:由于三道红线,再加上40%(开发商每年拿地金额,不能超过年销售额的40%)的限制,愿意参加此次深圳土地出让的企业比较少,尤其是民企非常少。
上述说法还有待证实。如果是真的,则意味着当前的管控措施偏紧了,未来可能出现微调。否则,会影响下半年的卖地收入。
今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是3.44万亿,此外还有契税4125亿元,土地增值税4257亿元,房产税1599亿元;耕地占用税639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084亿元。
上述收入累计达到了4.6万亿,占全国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的29.5%。这还没有包括房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二手房交易中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没有包括房屋交易中的增值税(跟土地增值税不是一回事 )。
房地产直接带给政府的收入,如果全口径统计可能会超过35%。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房地产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人统计过,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对美国GDP的贡献率,明显超过中国。美联储目前每月“印钞”120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是直接印给房地产行业(购买MBS)。
所以,房地产行业注定是一只不死鸟,呈现强烈的周期性,往往“否极泰来”,“最坏的时刻”往往会变成“反转的时刻”。
或许有读者会问:房地产股可以买吗?
我只能回答:下半年房地产股会出现估值修复,但主要机会在财务稳健、管理水平高的企业。至于一些财务状况差的“坏孩子”,现在或许还不是他们最难过的时候。
当前,我们还是把房地产股上涨视作反弹比较妥当。而且这种反弹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毕竟,炒作房地产股的条件尚不具备,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舆论环境都不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