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看来,节日,是热闹而喜庆的。
即使是不开心,在节日这天,依然会换上新衣服,换上好心情,好好的乐一乐。
但是,这一年的元宵节,李清照却无心过节,她偷偷听他人讲话,看他人开心,写下一首凄凉的词,读过的人才懂孤独的滋味。
这首词就是李清照的名作《永遇乐·落日熔金》。
《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也字开头的成语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写下这首诗时,李清照正在杭州,这是一个元宵节。
今天的天气真好。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写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着璧玉一样的圆月。
对仗工整,辞藻鲜丽,形象生动,“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成为写夕阳的名句。
这真是一个美好的元宵节呀!
可李清照却很丧。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她说,这天气看上去很好,可保不准待会就会下雨。有人驾着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参加宴会,她都拒绝了。
李清照无心过节,因为她想起了以前在北宋的元宵时光。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时,元宵节是一年一度的狂欢。
宋徽宗时,每年的元宵节,都会登上宣德门,与民同乐。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说:青楼画阁、绣户珠帘,每一条路上都是车水马龙,歌女们演唱着时兴的歌曲,茶坊酒店里,管弦乐器此起彼伏。
孟元老在东京住了几十年,一遍又一遍的游乐,却从不厌倦,他愿意在这片乐土永远的游乐下去。
李清照也是如此。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她说:犹记得汴京繁盛时,闺门中的妇女闲暇时间多,最喜欢正月十五这一天,戴着翠羽的帽子和金雪柳,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出门游乐。
那时,多么美好。
可是,这一片乐土,在1127年破灭了。
1126年,北方的金国南下攻宋,第二年,北宋灭亡。
乐土消失了,李清照、孟元老和无数北宋百姓一样,为了躲避战乱,流落到了南方。
国家破亡了,家也败了,丈夫也在战乱中离世了。
曾经的乐土,变成了一片焦土,曾经的美好,只能从回忆中去找寻。
晚年的李清照,辗转在杭州、金华之间,时间消磨了岁月,却没有消磨内心的苦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又是一年元宵节,这一次是在临安,李清照却没有往日的欣喜。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如今的元宵节,李清照面容憔悴,脸上布满了风霜,最怕晚上出去了。倒不如偷偷地守在帘子底下,听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道尽多少人成年人的心酸。
有一种孤独,叫:偷偷听别人欢笑。热闹是别人的,而我什么都没有。
同样的元宵节,不一样的心情。
她不愿意与众人一起游乐,那相似的风景会勾起故国与往事的感伤,只能在家中,看着别人家,欢喜着他人的欢喜,悲伤着自己的悲伤。
像极了现代人关闭了朋友圈的样子。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爱是想要触碰却又收回手。
生活有时候也像是想要触碰又收回手,人这根苇草的韧性大概也是既勇敢又同时怯懦吧,正如李清照,害怕再过元宵节,却又不得不面对着新一年的元宵节,既怯懦也同时勇敢。
这就是人生啊!虽然害怕,却又不得不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