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女孩取名

骆驼祥子的读后感

  在信号山下走街串巷,手机计步器显示行走了一万步,我也踏入黄县路12号。一幢黄色二层小楼,老舍的半身塑像与祥子拉车的塑像伫立院内,院墙绘“骆驼祥子画传”。这里就是老舍先生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诞生地,又称骆驼祥子博物骆驼祥子的读后感馆。

  2003年11月25日,英国政府将老舍于1925年到1928年间与英国人艾支顿夫妻合租的伦敦圣詹姆斯花园31号小楼挂上蓝牌,让这座伦敦民宅成为老舍在国外的第一个“作家故居”。北京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丹柿小院”是老舍最后的故居,而青岛黄县路12号则是老舍作为职业作家的第一个故居。

  1936年秋天,作家台静农来过黄县路12号,发现走廊上放着一堆走江湖人的家伙,其中有一支戴红缨的标枪,老舍每天清晨都要练一套武术。如今我来,又见这支红缨枪,还有老舍当年在青岛的照片,及从1936年9月开始连载《骆驼祥子》的《宇宙风》杂志。我感觉,院内那尊看上去似老舍中老年模样的塑像若换成照片上戴礼帽、脸庞清瘦、戴圆框眼镜的年轻老舍的塑像会更帅一点。另外,老舍的写作室里还应该有一只小酒壶。

  老舍喜欢饮酒,诗言“文章为命酒为魂”,人品酒品,有口皆碑。我在北京的丹柿小院见过老舍在担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教师时用过的一只小酒壶,在“全城全烧着冒黄烟的湿木头”般的伦敦冬季,他随身带此酒壶,以驱湿寒。想必老舍在伦敦大学图书馆里用3便士一本的学生练习本写第一部小说《老张的哲学》时候,也会时不时地从怀里掏出小扁壶呷上一口。而在《骆驼祥子》诞生的黄县路12号,怎么能没有酒呢?

  1936年秋天,老舍辞去山大教职,在黄县路12号专职写作,每天需写3000字才能应付日常开销,生活发生困难。但他性格开朗,变卖家当赊酒待客是家常便饭,“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台静农说,有天傍晚天要下雪,老舍穿着皮马褂忽然跑来,叫大家去一家刚开张的卖北平炖羊肉小馆子,以酒会友。老舍喜欢划拳,气壮声宏,又像小孩一样天真。《骆驼祥子》的创作灵感就来自山大一位朋友随便聊起的在北京时雇用的一个车夫。在饮酒聊天中,虎妞与祥子的对白已经在老舍心中生成:

  “我用牛骨算了一卦,准知你会回来,你说灵不灵。来,喝一盅!”

  “我不喝酒。”

  “不喝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怎么的?”

  在黄县路12号,老舍每天放笔后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在路边的大叶子梧桐树下散步。信号山下,一片朗润,他于山海之间沉思、探索,让《骆驼祥子》从这里走向世界,给青岛留下一个文学史上不朽的老舍,一座弥足珍贵的故居老舍。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李林夕 郑蔚珩

关于作者: 周易天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