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双子座

大夫在我国古代是指

  《宋书·百官上》记载“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故谓之尚书。”其中所说的发书指的就是启发文书,上奏的奏折先由尚书审阅再上呈皇帝;下发告文,把皇帝的口谕书写成圣旨。

  这些都是尚书需要做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尚书的职能就是皇帝身边的负责文职的职位,或者说就是皇帝的超级秘书,纵观整个中华发展史,应该说尚书是包含于“秘书”这一职位范畴内的,尚书只是特定时代出现的称呼,秘书的职能才是贯穿整个中华文化。

  

  其实关于秘书工作的说法学术界是有一些异议的,只不过一致认为要在中华文化还处于部落文明时期就已经有了秘书工作,后来春秋战国更是发展到了集起草文书、编著史册、监管天文历法、监管祭祀活动等职能于一身。

  后来到了大一统的秦秘书就成了皇帝治理国家的顾问和帮手,一直影响着后世几千年的沿用,甚至对今天的秘书文化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中国文明在最初的时候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的,部落的组成依据就是血缘关系,所以说在部落时期族群的人数并不是很固定,数人甚至千百人都是稀松平常的。

  无论人口是多是少,一个族群总要有一个领头人,有领导者就会有辅佐者,秘书也就由此产生了,在部落时期秘书一共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管理者和秘书同时兼任,这样的形式也就决定了这个秘书会是一个比较年长的人,这样在处理部落族群矛盾的时候就会有威慑力和经验,有利于族群的和谐发展。

  第二种就是部落的长老,这种情况是因为族长可能还是年轻之辈,对于问题的应变处理不够灵活,所以需要一位见多识广的长老辅佐。

  第三种是专职人员,这种秘书的产生方式就不再是按资排辈了,而是通过选举来推举出或者是上一任任职人员的举荐,这一点就是和部落时期领导人的选举方式一样。

  部落文明的结束是大秦帝国的建立,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文明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同时也是开辟了中央集权政策的国家,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秘书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秦汉时期的初成系统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仅是因为秦朝统一了很多全国通用的物品和制度,更是因为秦朝开始实行的封建统治传承了几千年之久,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

  汉朝同样也是中国历史光辉灿烂的一笔,因此才会有秦皇汉武的说法,秘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也是开始变得有规律可言,有制度做标准。

  秦朝时秘书的选举和传承与秦始皇开始的“家天下”是一样的,也采用了世袭制的做法,称之为“史”,而且其后世还会专门送去特定的学堂学习秘书的相关知识,可以说秦始皇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培养专职秘书的模式。

  汉朝就有所不同,看出了世袭制存在的参差不齐的确定性,还分为了推举制和应召制,也就是说汉朝更加注重业务能力,不但要求秘书能博览群书以外,还要求其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胜任。

  

  2、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完备的秘书层级

  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时正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向隋唐的三省六部转变的过渡阶段,所以说受到这种特殊情况的影响,秘书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首先就是设置的三省之中就有一个尚书省机关,这就是最典型的秘书机关。后来虽然职称经过了几次变化,不过其本质并没有改变。

  魏晋时期的秘书除了机关设置完备以外,秘书的职能也得到了完善,其一就是要精于业务要求,文书一定要美观,甚至还出现了专门写公文的职位,也就是这时开始公文也有了统一的标准。

  

  3、唐宋时期秘书制度已经高度健全

  唐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所以在这期间秘书机制已经很成熟了,唐朝所设立的翰林院其实质目的就是皇帝的秘书处。

  唐代的秘书选拔同样也不同于前朝,采用的是更加直接明了的择优录用,众所周知唐朝科举制是非常盛行的,很多官员的选拔也都是通过科举制。

  但是在唐代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当秘书的目标也是不简单的,首先科举考试为初试,过了以后才有权力参加面试,这个制度和现代社会中的考研有些相像。

  不过科举选秘书的面试可是难多了。根据史料记载,面试环节中一共有四个标准“身材样貌的等级、口才的好坏、书法的优劣、判断能力。”这四点就是唐朝选秘书的标准。

  

  根据上述情况来看,唐朝选出来的秘书不仅是文化知识丰富还要是一个形象气质上佳,当然好的口才也是一项标准,不过到了宋朝就有了转变。

  宋朝就不再设置那么多的附加条件,而是直截了当地看公文写作能力来决定秘书人员。所以说宋朝就更加务实,注重目的而目标明确。

  不过宋朝对于能参加公文考试的人员的限制也非常高,只有取得了进士资格的人才能报名。

  因此宋朝时期的秘书水平更加高,对于报考流程和要求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自此秘书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完成度。

  

  4、明清时期封建顶峰时的秘书机制

  明清时期是封建统治的顶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时期,作为封建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转变时期,明清的秘书又有怎么样的发展呢?

  首先在明清之前还有一个元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掌权的时期,元朝的统治阶级就沿袭了明清的秘书制度,当然元朝也增设了独属于自己时代的特色,那就是“逐级升补”。

  所谓的逐级升补就是指秘书的选用要遵守级别的限定,在元朝政治中央的秘书可以从枢密院和御史台选;而枢密院和御史台想要秘书就只能从六部选择;以此类推六部选秘书就只能找比自己低一级的机关单位选。这就是元朝“逐级升补”的模式。

  明朝灭元建国以后对于秘书机制的改革就更加的细致化,首先就是秘书的身份都比较的高。

  

  首先明朝时期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的人,本身就是十分优秀的人,将这些万里挑一的人放到重要部门的秘书的位置上,不仅体现了皇帝对于他们的信任和重用,还起到了提高秘书人员门槛的作用。

  到了清代秘书机制进一步的发展,其最后的选拔机制已经变得非常的完备,而且很多制度时至今日还是有所使用的,所以说秘书发展到了清代已经趋同于现代社会的选择模式了。

  清朝时期科举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位就是秘书的人员,主要负责的就是在翰林院修撰写作,也要负责记录皇帝的生活以及草拟文书等。

  其中能够直接进翰林院的人就会被视为高级秘书,他们的地位也是最好的,至于第一次没有进入翰林院的人,明朝还给了一次补救的机会,那就是参加馆选。

大夫在我国古代是指

  所谓的官选就是指再经过一次考试,进入翰林院学习为期三年,期满以后优秀者就可以直接留下来成为正规编制工作人员,其他则是后面的层级安排。

  

  清朝对于秘书选拔得非常严格,所选出来的人员自然也就个个出类拔萃,能力极强。据记载清朝的军机章京一共有36个人,也就是说清朝皇帝只有36个秘书,而这36个人却要辅助皇帝治理国家大事,由此可以看出来这个秘书军团的“作战能力”是有多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来秘书一职在中国文明史上发迹于部落时代,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秘书的机制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

  在以血缘为纽带的时期,秘书就是这个族群的长者,这时期的秘书职能还是非常单一的,只要经验丰富就可以胜任。

  到了大一统的秦朝时期,国家开始注重制度的制定,中央集权的开始,为了适应这种社会的变革,秘书机制也由原本的部落长者变成了能力至上的选拔制度。

  可以说从秦朝开始,社会制度越是完善,对于秘书一职的要求就越是严格,而且秘书一职所要完成的工作也更加趋于务实和全面发展。

  

  在秘书的选拔制度上,也是从禅让到世袭再到推举,最后发展成了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选拔手段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更加地公平完善,只不过难度也是越来越高。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古代的秘书机制发展的内在驱动,社会性质一旦发生转变,秘书机制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动,可以说秘书机制完善以后所造成的影响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社会,就连现代社会的秘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于作者: 周易天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