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星座性感

歇后语的由来

  扫帚巷,位于南京中华门外,西接雨花路,东连养虎巷。

  扫帚巷名称的由来和鼎鼎大名的沈万三有关,

  据《南京市地名录》记载,传说明代富甲一方的沈万三被充军,他的钱也跟着飞走了,于是人们便用扫帚把钱扫回箍桶巷,这条扫帚划过的小巷因此就得名为扫帚巷。

  

  扫帚巷的货──靠边站

  飞走的钱用扫帚扫回来?这种好事只能是传说了。

  秦淮区地方志办公室的相关专家介绍,朱元璋定都南京时,曾下令将全国各地的10万手工艺人调往南京,并命令他们分类聚居,构成老城南的“

  明代十八坊

  ”,对当时南京乃至全国的手工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而

  扫帚巷也有可能是和城南的颜料坊、弓箭坊、白酒坊一样,因为大规模的手工艺人聚居,而形成某一工艺的一个制造密集地而得名的

  。

  现今同扫帚巷相连的雨花路,过去是老南京都知道的“

  米行大街

  ”,

  有着600多年的历史。

  米行大街周边当年热闹非凡,扫帚巷也算是比较热闹的集市之一。老南京有一句有关此地的歇后语,叫“

  扫帚巷的货──靠边站

  ”,这是什么意思?

  研究沈万三的学者沈赤兵曾专门探访过扫帚巷的老住客,当时他记录下了

  扫帚巷101号、一个祖上自清代就开始在此卖扫帚的徐德富老人的故事

  。

  

  ?大规模的手工艺人聚居

  “当年这条巷子里,卖扫帚的人家有十几户,还都连着亲。从高粱秆到扎把子、潮水、编秆、去壳,我4岁就已经学会怎么扎扫帚。”祖籍盐城的徐德富,小时候和家人都是住在船上,祖辈传下的做扫帚的手艺,船沿着河岸到各地卖扫帚。清朝的时候,徐老爷子的祖父决定把船靠在老城南的秦淮河边,“当时就靠在扫帚巷这块地方,我们家到南京的时候,金陵机器制造局才开始建立,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晨光厂。”初略推算起来,

  徐家的扫帚生意从1865年之前就已经在南京立足了。

  “解放前这一带做扫帚的人很多,船上的、岸上的怎么算也有几十户人家,当时这一带做扫帚有名的大户除了我们徐家,还有陈、王、吴、崔等几家,都是苏北过来的。”解放后,扫帚巷一带的手艺人也渐渐散去,不少人回了苏北,徐家人却留了下来,1961年,徐德富凭着祖上传下来的好手艺进了养虎巷的扫帚厂做活。

  扫帚的大炮——自炸

  徐德富记忆中先祖辈时建起的金陵机器制造局,也是扫帚巷的故事

  。

  金陵机器制造局(今南京晨光机器制造厂的前身)诞生于同治四年

  。

  1865年,李鸿章由江苏巡抚升任代理两江总督,到南京就任时,将其先前在苏州创办的西洋炮局也迁至南京。

  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厂房,开办金陵机器制造局,也称金陵机器局,简称宁局。

  1866年8月竣工,12月苏州洋炮局移入,由刘佐禹任总办,英国人马格里(后加入中国籍)任督办。设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制造开花炮弹、抬枪和铜帽等产品。投产时,有员工兵夫约400人

  。

  1869年,宁局已能制造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以及炮车和枪弹。1870年7月,在通济门外神木庵旧址兴建火箭分局。1871年9月,在通济门外九龙桥兴建火药局,后于1875年(光绪元年)被焚毁。

  

  ?约翰·汤姆逊拍摄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场景

  1873年,马格里受命赴欧洲,于1874年从英国、德国和瑞士购回一批机器,进行安装使用,同年制造出三尺喷筒,用火药发射的火箭1000支。

  可惜这位马格里,早年从事军医,并不精通制造技术,在宁局监造的68磅子大炮,

  1875年1月5日在大沽炮台试放时,发生爆炸,炸死士兵5人,重伤13人

  ,李鸿章于当年7月撤销了他在宁局的任职。老南京人编出了一个“

  扫帚巷的大炮——自己炸自己

  ”的歇后语用来讽刺他。

  

  ?马格里

  其后宁局仿制成功美式加特林机关炮(十门连珠格林炮)、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和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四门神机连珠炮),发展成为既可生产劈山炮、24磅子生铁开花炮、12磅子来福铜炮等前膛炮,也可生产山炮、十门连珠格林炮、四门神机连珠炮等后膛枪炮,并能配套生产炮弹和炮架。

  1888年,宁局仿制成功马克沁单管机枪歇后语的由来(赛电枪),这是中国制成的第一代重机枪。

  局中

  工匠唐坤明

  ,设计制造出一种威力较大的新式快炮,送大沽炮台和沿海地区使用,杀伤力很强,人称唐为“

  金陵巧匠

  ”。

  ?马克沁单管机枪火力凶猛

  民国成立后,金陵机器制造局名义上属中央陆军军械司管辖,实则为江苏各届都督所控制。

  1929年6月,金陵机器制造局改称金陵兵工厂

  。

  弹指一挥间,金陵兵工厂、军械总厂、国营三○七厂、国营晨光机器厂、南京晨光机器厂、1865创意产业园……

  门口的招牌换了又换,历经岁月磨砺的老建筑依旧挺立,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建筑的“陈列馆”

  。

  

关于作者: 周易天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