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女孩取名

杭州女子离奇失踪背后的真相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一开始,高女士在微博上是这么说的——司机从她上车就开始搭讪,还盯着她看。

  

  8公里路程,司机2次改变路线,不按导航走。

  

  她认为司机的行为不符合常理,网约车平台做法不合常规。

  

  采访时她还提到,自己找首汽公司讨说法,对方让她去医院做精神检查。

  

  6月19日首汽回应:双方沟通不畅引起误解,没有争吵、搭讪。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公安、交通部门的调查取证,事情终于有了定论。杭州富阳区政府官微发布了通报:

  

  简单的说就是:

  车辆确实两次偏航,高女士第一次提醒,司机掉头按照导航行驶,第二次提醒时,司机表示路线没错,继续行驶。司机是本地人对路况很熟,选择的是新开通、比较近的路线。走导航的要求被拒绝后,高女士跳车。司机发现后,停车报警。

  根据车内录音,高女士和司机之间对“车辆不按照导航行驶”有过交流,无其他明显争执,调查组没发现司机有违法犯罪的意图。

  结果出来后,大家的观点却呈现三边倒的趋势:有人觉得,是司机和乘客沟通不顺畅导致;有人觉得,司机偏航确实会让人害怕,跳车是为了自保;但更多人觉得高女士反应过度。

  

  在这个新闻里,高女士的跳车行为或许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我翻了一下,觉得有些评论实在说得太难听了。

  

  作为一个分析各类心理的作者,相比于谴责哪一方,我更感兴趣为什么这个人会做出这些事——行为背后的心理到底是什么?

  01

  连续的恶性事件

  关于网约车的轰动性新闻,大家应该都听说过。2018年,21岁空姐惨遭司机毒手的案件,几乎刷屏我们的朋友圈。

  

  三个月后,温州20岁姑娘网约车奸杀案,再次引起轩然大波。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先前暴露于相似的暴力事件,会使得一些个体不自觉地产生负面情绪。短时间内的轰动性新闻,会延长人们的急性应激反应经历。

  回想一下,在这两起网约车恶性事件发生之前,几乎没有这种女乘客误会司机的“乌龙事件”发生。但是之后就有了因应激反应过度的事件。

  比如前段时间“女孩乘货拉拉跳车事件”,司机对女孩并没有图谋不轨,女孩担心被司机伤害,从车窗跳出结果意外死亡。

  司机的偏航和不搭理,加剧了女孩的急性应激反应,导致了跳车的行为。

  

  02

  认知图式的“乌龙”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认知图式”。

  我们通过生活经验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形成固定套路留在脑海中,再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就会自动代入。

  因为有些打车平台发生过类似事件,有过司机“跳单”骚扰女生的报道。

  

  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就激起了女孩们的认知图式。

  越想越觉得是这样,越想越觉得自己有道理,陌生司机、拒绝沟通,女孩害怕的情绪越来越浓,甚至失去理智,一跃而下。

  

  而且,每一次类似的新闻出来的时候,都会有各种分析,让“网约车+司机+陌生+女孩=坏人”的图式更加根深蒂固。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把女孩从车里推下去,还没有停下来,继续在背后默默助推着下一次的悲剧。

  

  不过,认知图式并非坏东西,它不是为了让人误解存在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只是这个图式,我们要不断更新,不能一味坚持一种想法。

  

  03

  个人经历差异

  除此之外个体因素的差异,也很容易导致悲剧或乌龙。

  记得之前另一个网约车新闻。女大学生小陈和同伴放假回家,乘坐网约车去机场。车辆行驶途中,几人都表现出困意,其中一名同伴还睡着了。胆小的陈某十分慌张,她怀疑司机下了迷药。

  随后,陈某掏出防身的水果刀,要求司机停车报警,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刀划伤了司机的脖子,司机随即报警。

  

  经过调查,原来是小陈第一次到外地上学,内心没有安全感,出发前一天她的手机钱包还被抢了,精神更为紧绷。

  从上车起,她就对司机有浓浓的戒备。在她眼中,司机随时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所以当她和同学开始犯困时,她想法是她们被司机下药了。

  

  杭州高女士有没有“被害妄想症”,我们不得而知,但说实话,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恐慌焦虑”的时候,我自己也不例外。

  之前滴滴网约车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打车时警惕性也会提高许多倍,全程盯着地杭州女子离奇失踪背后的真相图,会将自己的乘车路线分享给家人,比较晚回家宁愿打价格翻倍的专车,也不打快车。后来安全到达后回想,又觉得自己多虑了。

  但“恐慌焦虑”因人而异,从人格层面来说,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敏感、多疑、反应过度。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我曾经分享过”惊恐障碍”这种心理疾病,患上这种病的人,他们甚至在某个公共场所,比如商场,大马路上,电影院突然觉得自己心跳加速,全身冷汗,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死了——但实际上,他们身体并没有突然致命的问题。

  

  写在最后

  首约汽车这个事件是女乘客敏感、多疑导致,但敏感多疑本身不分对错,只是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受到伤害的也只是她本人。

  看到新的调查结果后,我也很不认可她在申明里故意歪曲事实的表达——比如说司机一直试图和她搭讪、她开车门威胁司机也不停车、她跳车后司机没报警(其实第一个报警的是司机本人)。

  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我并不认为女性对这个世界“敏感、警惕”一些有什么过错。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已经不再是熟人合作社会了,而是“陌生人合作社会”,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每天都要密切合作——快递、外卖、网约车、搬家、看病、买东西……

  像我这个经常会看很多犯罪案件的人,内心积累的女性被害事件比男性多太多了——我想我的警惕程度和普通人比一定偏高。即便现在两个网约车女乘客跳车乌龙事件发生,我仍然还是要提醒女性注意安全,甚至我想加一条“自我保护建议”,如果你觉得你要乘车的这个司机让你感到不安,可以拒绝上车,该付的车费正常付给司机,这是你为自己付的“安心费”。

  好了,写了这么多了,估计愿意看懂的人也明白我的观点了。即便这种跳车乌龙事件发生,作为一个女性,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建议女性朋友们更注意自己的安全。

关于作者: 周易天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