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儒家学派。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著名的有颜回,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赐等。他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
这位老人家实在有太多的金句流传至今,今天只聊聊其中一句话:
1.三十而立
三十岁应该成家了,有一份工作,毫无疑问自己养活自己没问题。
在这个时候,应该要个小孩,那么在你退休之前,从经济上还能帮助孩子一把,相对更加轻松。
晚年得子,若非皇亲贵族,未必是幸福的事儿,能生是一码事,能养是另一码事。
这时候,平时不胡乱挥霍,也有了一个稳定住所,可能正在按揭,也算是三十而立了。
孔子16岁,母亲颜征在去世。
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孔子34岁,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
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孔子36岁,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自己老了,不能用了,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2.四十而不惑
到了四十岁,在职业上至少有一个定位了。
过去“换来换去”,但最终有了一个目标,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了然于胸。
当然,时代变了,面对日益更新的现代社会,也要有一个心理准备,没有铁饭碗之说。
曾经是TVB演员的陈慧珊,照样可以退下来当英语老师;男星江华也成为一位保险经纪人。
对于普通人来说,有啥不能转换跑道的,可以跑“美团,当保安,开滴滴,做销售,从事心理咨询师岗位,网络写作”等等。
哪怕往后几年,这个行业做做,那个行业做做,直到退休,只要工作轻松没有压力,也是一种选择。
3.五十而知天命
过了五十岁,不应该有怨气,顺境逆境都应该坦然接受。
当然完全不必要和自己较劲,妄想发个财,妄想当个大官,甚至考个名牌大学。
就安安稳稳混个退休得了,不管现状如何,人生没有遗憾,一切随缘。
注重健康,不要过于辛苦,就是最佳方式。
没钱自然有没钱的活法儿。
孔子54岁,与季氏出现不和,非常失望。
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
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孔子55岁,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因此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
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
逃脱后,孔子只好又返回了卫国。
4.六十而耳顺
六十岁,大部分老年人,听力开始减退了,难听的话自然听不见了,心里孔子的名人名言也就不烦了。
对于以前在乎的,听了这么多年,根本无所谓了。
比如说你长得丑,长得矮,是个大胖子。
都六十岁了,还计较外貌,当然耳顺。
不富裕也无所谓,我生活只需要花这么点足以,一日三餐只吃得下这么多,过了七点就想睡觉,犯不着请客吃饭应酬,太辛苦了。
孔子59岁,过郑国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岁从心所欲:该喝喝,该吃吃。
不逾矩:只要不做犯法的事,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想干啥就干啥。
人生自古谁无死,既然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一点,就认了。
在岁月的最后几年,也不需要过于养生,开心就好,心情好就是最佳的养生。
孔子68岁,儿子孔鲤去世。
孔子69岁,最爱的弟子颜回先他而死,十分悲伤,感慨到昔日曾跟随自己从陈国到蔡国去的学生,此时却都不在身边受教了。
孔子71岁,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
孔子一生并非顺风顺水,在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坎坷,可见其这一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完全是针对“心理层面”而言之,毕竟老人家虽有志于从政,并且有很好的政治主张,也没有升官发财,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万世之师。
外部环境怎样,是控制不了的;遇到困境应该如何冷静地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正道。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一路顺风,又有啥深刻的思想,又有啥可参照的言论呢。
历史上有太多优秀人物的言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曹雪芹一本《红楼梦》能衍生出一门红学,横跨文学,哲学,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吸引古往今来众多学者甚至穷其一生来研究。
更不要说孔子,老子,列子等圣贤留下来的精神巨著,实在应该反复翻阅,常常翻阅,并成为人生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