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党员是军人就要战斗”
“大家好,我是南昌八一讲堂的一名退役老兵宣讲员,今天我讲的是方志敏的革命故事……”6月30日,站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今年笔尖流出的故事作文500字80岁的杨斌面对参观者,声音洪亮,气势如虹,那一段段壮烈的革命故事缓缓道来,听众们听得聚精会神。
杨斌是一名退役军人、编剧作家,曾在军队担任宣传干事、团职创作员等职务,转到地方工作后,先后在江西省话剧团、江西省木偶剧团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他擅长文艺创作,扎根基层,先后创作500余万字的影视、戏剧等作品。退休后,他依然不知疲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活跃在社区、学校,宣讲红色故事,开展义务演出,他说:“很多人劝我该休息了,可我想,我是一名老党员、老干部、退役军人,是党员是军人就要战斗。”
五次获嘉奖 曾写好遗书准备上战场
初见杨斌,他提着一个布袋,一头银白的华发下,两眼炯炯有神,说起话来语速飞快,条理清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给党庆生,杨斌频频活跃在宣讲红色故事的一线。他说:“我本来初中都没读完,是党培养了我。”
1959年12月,杨斌参军入伍,来到军队成为一名宣传干事。“在部队表现很好,文化比武、武术比武,拿了两个第一,获得两个三等功,五次获得嘉奖。”杨斌回忆,1960年12月,自己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拨开时光的烟云,杨斌想起来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杨斌说,自己参加过1962年粉碎美蒋反攻大陆阴谋的紧急备战,参与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军事运输保障工作。“当时我们都写好了交代书,也就是遗书,做好牺牲的准备。”
作为一名部队文艺干部,他深入一线创作过大量反映部队战斗的文艺作品。他创作的《皮旅——中原东路突围记》备受好评。这部作品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旅长皮定均指挥所部7000多人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一路艰苦转战,突破30万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的故事。1纵1旅这支部队被人们称为“皮旅”,“皮旅”成为名震华夏的英雄部队。
1988年,《皮旅——中原东路突围记》被拍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杨斌颇为自豪地说:“这部作品以纪实的手法,讴歌了前辈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我觉得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
“红土地里有黄金” 创作500余万字作品
1986年1月,杨斌转业,先后在江西省话剧团、江西省木偶剧团等单位任职。不管在哪,杨斌从来没有停下过手中的笔,他深入基层,歌颂时代,歌颂人民的美好生活。
“红土地里有黄金。”杨斌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说,江西有很多宝贵的素材。在他的努力下,挖掘了很多生动的江西故事。
充满热情的他经常熬夜创作,先后写出了《包二爷打工》《状元老表》《矮坨坨——解缙》《迷彩预备队》《清贫》《摆渡》《毛泽东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等作品,超过500万字,并获“金童奖”、“金鹰奖”提名、“银燕奖”、“江西省优秀电视剧奖”等众多奖项。“可以说,是这片红土地滋养了我。”
退休不褪色 为社区、学校义务演出250多场
2001年,杨斌正式退休,但他并没有打算在家颐养天年。退休了做点什么呢?“我想,不如发挥自己的特长,走进社区、学校,关心下一代,宣讲红色故事,做一点公益演出。”杨斌笑着说。
“我63岁跟着孙女学习电脑,从用电脑写作、做网页,到做课件。”为了给青少年讲课,做好宣讲,杨斌从不懈怠。有一次,为了准备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讲座,他在电脑面前熬了近半个月做PPT,讲座受到学校师生认可。“我去很多学校宣讲,会给学生们讲生动的故事,孩子们都叫我‘故事爷爷’。”
杨斌还充分利用起在话剧团、木偶剧团的工作经历,集合了一大批老艺术家,自费创办老年业余艺术团和社区老年文化站。自2003年成立以来,艺术团走进社区、农村、工地和学校,共义务演出250多场,受到广泛欢迎和点赞。
谈起被授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杨斌说,“自己心情很激动,感谢党对我的多年培养,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兑现我对党的誓言。”
“有好多亲朋好友劝我,岁数不小了,该休息了,就别拼了。可我想,我是一名老党员、老干部、退役军人,是党员是军人就要战斗,一息尚存,战斗不止。”杨斌坚定地说,“我要以我微薄之力,用我有限的生命,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为新时代呐喊,为年轻人助威。”(记者 焦俊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