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看到一种情况,让我隐约有些担心:现在很多的孩子非常挑食,这个不喜欢那就不吃;同时,还有很多的爷爷奶奶就采用一种喂养方式,就是追着孩子吃饭,吃一口,就哄着夸着,仿佛吃是家长求着来的,吃一口,就是完成一件为家长而做的了不得的事情,就是一种至尊的优越,就有了提各种要求的条件。
从短期看,这似乎也是比较好理解,家长为了让孩子营养均衡,所以只能苦口婆心地求着,但长期看是非常危险的:孩子会变得没有边界,所谓的没有边界,也就是没有规矩,不知道很多事情是自己应该分内的事情,不认为是自己的事,反而是家长、老师的事,包括学习,吃饭……
所以我提倡的是温柔而有边界。所谓的温柔,是不用强制的、蛮横的语气和行为去要求孩子按我们的要求来做;有边界指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这是他自己分内的事情。与任何人无关。如果没有做好,付出的代价要自己承担。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好习惯,培养对的意识。那么为了这个目的,首先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舍得。舍得让孩子难过,舍得让他受一顿饿甚至饿个几天。
六一节儿童节,学校发了每个班一个蛋糕。在前一天,有一份告校长书的回执需要学生拿回家签好,六一儿童节当天需要收回。所以我在儿童节前一天晚上,就已经强调,这个回执是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要为这个回执负责,第二天我收到几份回执,就分几份蛋糕。
第二天还是有两三个同学忘记拿来或者忘了,因此。晨会课时,我再次提醒:下午分蛋糕,我收到几份回执,就分几份蛋糕,没有拿来的你们自己想办法。
这类自己的事情(包括忘带作业,忘带回执……)我从来不会亲自打电话,让家长过来,只让孩子自己找电话去打。我只在开学初提醒过一次:门卫处有电话。此后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我只强调:最终我要的结果是把回执放到我的桌上。
儿童节当天没带回执的同学中,两个同学到了下午都自行解决了问题。还有一个女生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工作忙,没法送;打电话给姥姥姥姥。不愿意送。
到了分蛋糕的时间,我告诉她:“这份蛋糕我给你留在这里,你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什么时候拿来回执,就什么时候来拿蛋糕。”
女孩尝试了跑了几次去打电话,姥姥仍是不愿意送,于是她记得哭了。有了这次的经历,我相信她已经有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的概念。
于是我决定给她一次机会。
我问她:“下次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吗?”
“不会了。”
“这个回执,拿回去签字并且拿回来,这件事情难不难?”
“不难。”
“这个回执,包括你平常的作业,应该是谁要负责的事情?”
“我自己的事。”
“以后所有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能做到吗?”
“能做到。”
经过她反复的努力,和我们这样的对话,我把才那块蛋糕给了她。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培养一个自我负责的习惯。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学习和改变的机会,所以我们不妨抓住每一件小事,让孩子看到边界(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所以即使看着她哭,我也要让他意识到以后必须要改变。
温柔而有边界,温柔是让孩子知道他是被爱的,而有边界才能让他真正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