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学校每个学期都会选择一个年级进行主题班会的“竞赛”,每每到了这时,学生总是最开心的,他们可以游戏、比赛、唱歌、朗诵,可以忘记作业,忘记说教,一些平时在课程学习中略占下风的学生,更是想借这样的机会“打翻身仗”。不论哪个班级,从班会的设计、规划到实施都呈现出非凡的热闹。
可是,主题班会只要热闹就够了吗?在那些游戏、歌曲之后,有没有真的给学生留下一些除了愉悦之外的什么呢?
主题班会是班会的一个分类,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以及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都有推进作用。主题班会应该是在班主任的主导下,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为解决班级或学生成长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围绕某个主题而实施的班级活动。所以,我觉得,主题班会更要有效。
有效的“准备”
——观察,明确主题
主题班会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的确定,要依据学校的中心工作,更需要服从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和现状。做到这一点,班主任要在平时多下工夫,对班级的目标有清晰定位,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与任课教师交流,与家长多种途径接触,全面掌握信息。
某个阶段学生共同关注、热议的话题或事件,学生在学习中偶尔出现的负面消极态度,青春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等等,都是班主任应该敏锐发现的教育契机,可以成为班会的主题。
本学期伊始,我班出现借阅小说的情况,经与家长交流,我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翻阅学生们所看的小说,我发现多是以言情为主的都市小说,不适合青春期的孩子们。于是,我决定开设一节“与书邂逅”书籍阅读主题班会。班会通过语文老师向学生介绍出版社、近现代著名作家,学生交流自己阅读的作品,学生推荐书籍,辨析“开卷是否有益”等环节,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择适合、有益于自己的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一个广阔的文学殿堂,让学生有阅读选择的余地。
主题班会可以分为干预和预防两类。“与书邂逅”书籍阅读主题班会属于干预类,是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处理问题的班会。以社会或者学校的热点事件话题或者某个节日纪念活动作为主题则倾向于预防类。不管哪一类班会,都应该注意,班会的主题要集中、鲜明,一次解决的问题不要多,班会的内容素材、活动形式要有的放矢,紧密围绕主题,为揭示、彰显主题服务。
有效的“活动”
——重体验,与学科课程结合
主题班会是德育的一部分,却与思想品德课不同,不能是任何人的“一言堂”。 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思想活跃,活泼好动,抽象空洞的说教会引起他们反感,因此班会应力求在丰富的活动形式中“润物细无声”。
班会的形式要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寓教于乐,游戏、朗诵、讨论、竞赛、演讲、唱歌等都是主题班会常见的形式。在具体的活动中,使学生能体验感受,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问题。据报道,南京某校为了“感恩母亲”,设计学生反背书包保护鸡蛋的活动,切身的体验让学生真正明白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护之情。这样的体验活动就可以引入到主题班会中来。
在我班的“塑团结有爱集体”主题班会中,我设计了一个“彩球大逃亡”游戏:全班学生,五人为一组,每组有透明塑料瓶一只,瓶内有直径略小于瓶口的彩球五只,与彩球相系的绳子一头挂在瓶口。要求每组以最快的速度将五只彩球从瓶中“救”出,用时最少的一组获胜。
道具刚刚发到各组,学生就跃跃欲试,游戏过程可谓热火朝天。通过这个简单的游戏,学生自然就能认识到,要成功、快捷地完成游戏必须有条理,有组织,要谦让,要团结。游戏结束后,教师只要进行简单的引导,学生便自然地会领悟到班集体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主题班会与学科课程相结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次“珍惜时间”主题班会中,我利用了两道数学题:0.99×365 =?1.01×365=?
这个小环节与数学课程相结合,学生很新奇,计算之后就会发现,0.99和1.01这两个原本只相差0.02的数字,竟变成相差巨大的0.03和37.8。两组数字的变化让珍惜时间的道理不言而喻。
像这样侧重体验、适时与学科课程相联系的活动形式,胜过连篇累牍的“大道理”,形式的生动、活泼、多样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接受性。
有效的“放手”
——放风筝的高手
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起到什么作用?有的教师完全放手交给班级的学生去计划、设计,但是学生必然不能从深处认识问题,只能是简单搬、套、照一些“资料”而已,东拼西凑的一节主题班会,培养的也只是学生“寻找”的能力而已。这里的“放手”不是完全的不闻不问,班主任要深入地认识问题,所谓“高屋建瓴”,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目标,指导具体负责班会的学生结合班级同学的特点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并且在节目排演时给予适当的指导,给孩子们提供所需的帮助。
如我班举行的“唱给心灵的歌——道德主题班会”,在“感悟亲情”板块中,一名女生主动表示想进行一段配有其成长照片的小朗诵,可又担心自己的文笔不好,不能达到好的效果。我立即予以鼓励,称赞她的设想。在她写好用来朗诵的小散文后,我帮她修改润色,还一起商量确定了配乐。这个节目不但让学生们眼前一亮,更使该女生增强了写作和朗诵的信心,学生和老师相互的商量配合也给了我一个了解学生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在班会开展的过程中,我认为班主任也不该做“隐形人”,直到班会结束才在学生们的目光中走上台,进行“总结”。学生精彩的报幕串词、优美的歌唱朗诵、生动的模仿演绎,都应该获得班主任的掌声和赞许的目光;一次失误、忘词、走音,班主任更应该用目光给予支持,用话语给予鼓励。
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中的角色就像放风筝的高手,那根关于班会目标的“线”始终掌握在班主任的手里,牵引着班会的飞翔方向。班主任不时拉一拉,跑一跑,给予激励,让它飞得更高。
有效的“跟踪”
——班会感悟记录本
我班学生每人都有一个班会本,自己选购,做适当的修饰,记录班级规范或学校活动通知,但这个小小的本子更大的作用,是在主题班会之后学生写一写印象深刻的片段,忆一忆最欣赏的节目,谈一谈参加班会的感受,班主任会及时阅读,以批注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在“唱给心灵的歌——道德主题班会”后的感悟记录中,有一个男生写道:
“
照片的配乐朗诵这个节目让我印象深刻,我家里的相册里也有很多照片。每次翻看时,我总是觉得有趣,自己越长越大了,没有发现父母的老(去)。我的妈妈总是很唠叨,但我知道她是对我好的,我不应该总对她发脾气。
”
这个男生在学校偏内向,是老师眼中“听话”的孩子,他的这段话让老师对他在家里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我批注:
“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知一张张照片的镜头那边是你父母饱含关爱、喜悦和期盼的眼睛?父母的教育方式各不一样,唠叨可能是她尽自己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你要理解。不管怎样,对父母发脾气是不好的,老师愿意帮助你和你的父母一起找到一种你更能接受的交流方法。
”
不久之后的一次家长交流中,我与他的妈妈有针对性地交流,得知孩子在家的脾气很暴躁,听不得说他一点点不好,经常摔门、扔东西,反过来训斥父母。讲着讲着,家长就红了眼眶。我让学生拿来感悟记录本,将他写的话读给妈妈听。我肯定他的知错能改,希望他能从少发脾气开始,到真正做到不发脾气,学会正确交流。现在,这个男孩和他的母亲采取“书信”的形式来交流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效果不错。
在主题班会中,针对有些问题,学生的认识有时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感悟本可以帮助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和评价。一个学期结束,我们可以一同通过班会感悟记录本,回顾开展的主题班会,回味快乐而有意义的时光,深化和加强对某个问题的认识。
总的来说,主题班会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而是一个手段,通过主题班会我们希望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为人处世观念,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多探索多思考,让主题班会更有效。
栏目:班队活动
作者:姜慧 江苏省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初中部 225300
投稿:本栏目主要刊发中小学主题班会(心理活动)案例,以及对班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剖析与进行创新探究的文章。主题班会案例,从结构上可包括:班会召开背景分析(学生现状以及对主题的认识分析)、年级、班会目标、班会准备、班会过程、后续教育活动、班会反思。其中,班会过程是核心内容,它包括所设计的班会环节、每个环节中开展的活动以及活动内容和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表现、感受、现场效果,还有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等比较具体的素材。诚挚地期盼广大班主任们优秀班会案例!
责编:赵敏霞 投稿邮箱:zhaominxia@163.com
本文重点讲:励志古诗词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