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QQ昵称

校园励志小品剧本 学习 |10位高考语文135—148分的学生分享学习方法

1#河南高考文科语文高分 朱坤

语文,是学好文科最基础的科目,它的重要性正如数学在理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样,但学好语文又是最难的。因为汉语既然为我们的母语,其命题可深可浅,一旦这个度把握得不准确,就会造成试题偏易或偏难。高考语文试题,一般分为三大块,即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基本上涵盖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各个知识点,如基础知识题,一道题目可以涵盖多个知识点,一个点掌握得不好,整个题就不好做;又因为它基本上全是客观性选择题,不存在给一部分的问题,因此,要拿就必须全拿。这部分知识的复习说难也不难,我一直认为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不是读或背,而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度,例如病句一项,有些人可能读一遍就能辨析得出来,有的人钻研了好多遍还是不得要领,这就是一个素养的问题;加强语文素养,才能使语文成绩有所进步,而且它对阅读、对写作也大有好处。 阅读又分古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三项,由于阅读的文章都不是我们曾经见过的,因此做起来的确很有些难度。因此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应该多加强训练,有的人把阅读分解为若干小项,如古文分为实词、虚词、大意、翻译、主旨等等分点复习,我觉得这实在很不必要,其中要把一篇文章彻底读懂了读透了,什么样的题也是难不倒的,这也可适用于说明文阅读。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了,现在题干设计朝主观化靠拢,这是好事,防止了客观题不会做胡猜的现象。 为了使阅卷标准化,现在的题型大抵是从原文中找取若干关键词语,联缀成句。这样寻章摘句的做法是否能测试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我看很不一定;很多的时候,我能读懂文章,但题很可能做错;有的时候我读不懂文章,题目还有可能做对。不过再好的考试制度也难免有缺陷,相信,不久会有一种更科学的题型出现。做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出与题旨与题干联系密切的句子,提取压缩,精减字句,尽可能符合字数要求而又通顺。 其实,高考语文最重要的是写作,一般人高考语文分数不过 100 分左右,而作文可能占据一半的分数,实在不能轻视。再者近来作文大多有两种文体写作要求,这样更有利于缩小分数差距,这样对后进生很有利,在自己较擅长的文体上要多拿分、不擅长的也要尽量缩小差距。一般来说,高考作文不同于竞赛作文,它要求一个“稳” 字,最好不要有过于奇异的写法出现,以防阅卷者目不能识,误为跑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概保守,在文章要求的限度内要尽可能的新颖,即使是陈旧的题材,也要努力翻出新意来。一篇题旨新颖而又有度的文章是很受阅卷者赏识从而判高分的。如今年高考作文题,考生们大多受陈规局限,于社会政治意义上大费笔墨;而在两幅漫画本身之异同上则惜墨如金,结果舍其本而逐其末,误入命题者之彀中。因此,作文要想拿高分,光有“稳”字是不够的,还须有一个“新”字。

2#贵州省高考理科语文高分 胡湛智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语文是基础,因为“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的综合性强,不象数理化那么有明显的循序渐进;它虽然也有阶段性,但不可能截然分割。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首要的是必须全神贯注地听课,上课时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做到眼看、耳听、口说、心想、手写,尽可能地吸收有用信息。光这样还不够,还要高度重视课外点滴的积累,勤作读书笔记并持之以恒。我最喜欢《语文报》和《作文通讯》。每次阅读上面的文章都非常用心,看完后想一想,记一记,使头脑里留下较深的印象,对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或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就摘录要点作为资料保存;对上面的题认真做并进行筛选,对未掌握好的知识进行再思索,弥补薄弱环节,高考时感觉很有收获。此外,还需要找一本高考考纲的“考点解析与训练”,对照每个考点认真复习,做到有的放矢,然后要做相当数量的练习,做题时务必要做到透彻理解,不要忽视任何一个考点。对已暴露出的薄弱环节,突破时也要讲究方法。我先对拼音和作文这两部分感觉复习效果不佳。针对拼音的难点,我找来了《咬文嚼字》、《难字浅析》等书刊,认真看,仔细领会并多记。至于作文,考虑到高考复习紧张,不可能用日记的方法,我就记素材,经常记一些警句啊、例子啊等等,作为写作文的“材料仓库”,这样在写作文时构思快,容易左右逢源,不至于笔头干涩。总之,由于语文科知识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我们应将听、说、读、写并重,以提高自己语言文字的能力。

3#黑龙江省高考语文高分 刘阳

语文,这是万科之源,一定要常抓不懈,并且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前提下,不拘泥于书本。阅读方面,要做到现代文、古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失之偏颇,尤其是对古文。有很多人不喜欢看古文,认为枯燥,缺少激情。实则不然,读古文是一举几得的工作:可以提高你的分析理解能力,扩大你的知识层面,印证加深你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另外,对你做历史卷中的材料解析题也会有不少帮助。如此多的妙用,则不可不读。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对我颇有帮助的杂志——《中学生阅读》。那里边不但有许多名家名作,而且有针对性的录出很多阅读题目,典型而且系统,不妨读读看。 提到语文,就不能不提到它的重头戏——作文。对待作文,首先要破除这样的错误认识:文章好那是天生的,我天生就写不出溢美之文,没辙。实际上,没有天上掉下来的生花妙笔,要想提高写作水平,一要多读书,二要多练笔。通过阅读书籍,可以培养语言的感知力,扩大视野,丰富头脑,这样动起笔来不至于无话可说,写的文章不至于空洞无物。在阅读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做读书笔记,不让任何有效信息漏掉。进入高三,时间变得很宝贵,于是有人认为写作文、练笔很费时间,就把所作之文减之又减。熟能生巧,作文也是如此,总不练笔,再高的水平也难一下笔就佳句连篇。反之,你写作不太好,坚持练习,会有突飞猛进的成效。因此,即使在最忙的总复习阶段,也要抽时间写写日记,作一些典型的文章,这是有利无害的。请大家注意,我上面的一句话绝无轻视书本之意。因为书本是最初知识的来源,是万变之宗,特别是书中每个单元后的复习题,更要给予重视、记牢、吃透。另外,饭后睡前的闲暇时,可以翻翻字典,纠正一下读音,认定一下字形,熟悉一些生僻的词语,做到有备无患。

4#河北省高考文科高分 陆慧

语文是我最喜欢的学科,我母亲生前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对我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我认为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并且也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文学功底密切相关。学好语文,平时上课要注意听讲,随时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加强训练。比如在语文学习中,许多同学感到最困难的是古代汉语。由于我从小学四年级起便开始看《西游记》,到初中毕业时一些最有名的古典名著都看了好几遍,因此我很喜爱古文。其实它也是有很强的规律性的,为了弄清许多语法现象,我特意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将学过的所有篇目都进行了分类整理。最常见的几个项目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古今通假”、“词性活用”、“固定句式”等,每学一课便总结一课。通常整理一篇文章要花费两三个小时,还要翻阅许多参考书,力求做到准确。虽然比较辛苦,但却令我受益匪浅。时间一久,也逐渐掌握了古汉语常见的语法规则,而且在阅读时常常能凭语感选出正确答案,每次模考的古文部分我几乎都能拿到满分。 语文的基础知识也很重要。对于许多词、句的语感要反复体会,修辞方法的分析也要多做练习、总结规律。记得初学修辞时总容易混淆“借代”和“借喻”,后来查了一下《中学语文修辞手册》,才明白一条很容易的区分方法:只要能改为明喻的就是借喻,不能改的就是借代。因此要养成不懂就查就问的习惯,否则,不懂的东西积压得多了,也就对这个学科失去了兴趣和学习的动力。此外,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广泛的阅读。课外多读好书对作文和提高素质都有很大好处。中学时我一直坚持订阅《中学生阅读》和《读者文摘》(后又改名为《读者》)。这两本书都给了我很大帮助,特别是《中学生阅读》,它其中有优美的散文、学生的优秀习作及许多课文中疑难问题的解答,还有古文阅读、高考的模拟训练等。每一期的题目选材广泛,我都尽量认真做下来,特别是古文部分,既有选自《史记》、《春秋》、《左传》等著作的,也有一些文艺性作品的节选,内容精炼,对能力提高很有好处。除此而外,我还尽量背诵自己喜爱的文章,特别是古文和诗词,这虽然只是一种文学爱好,但也常常在考试中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对现代文我多半是摘抄,这对提高作文水平有帮助。同时还要多动笔多观察周围,培养自己敏锐的思维。平时有令人感动或感慨的事就写下来,也可写一些自己的思想变化,坚持一段时间,写作文时自然也就很容易进入状态,可以很快地组织语言、打好框架,下笔千言,而不至于苦思冥想,花了大量时间,只写出一篇空洞干枯的文章。总的说来,语文就是要多看、多读、多背、多写、多想,一步步地实去学。

5#北京大学 陈小凌

语文复习首先应该抓住基础知识,这部分的分数占的很多,并且阅读题里也贯穿着基础知识。阅读部分难度较大,只有靠多读多分析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作文方面我觉得只要抓住了套路就不太容易出错。议论文第一段一定要有简洁明确的立论,正文部分不管是采用层进式还是并列式一定要有翔实可信的例子,最好能举出三个例子,因为据心理学家分析这是最容易让人信服的。结论部分非常关键,最好不要简单地重复开头的论点,而应在它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最好能联系身边的实际,指出应该怎么做。我写作文一般采用“图表列举法”,同学们不妨一试。中间画一个圆圈写上标题,然后开始搜索与之有关的话题、例子、引语等,用一些放射线写在周围,这样看起来较乱,但能让你充分发挥想象力,思想不会受到约束,然后从这里面理出头绪,在另一张纸上或同一张纸上标明顺序、详略程度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写起来就会胸有成竹,不会随心所欲、主次不分了,而且也可以省掉另外打草稿的时间。作文的文风以事实为主,不要华而不实、堆砌词藻。

6#山东省语文单科第一名 王伟 144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刚进高三时,王伟被分到了学校的实验班,班上高手如云。那时他的语文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在100—110分之间浮动,他意识到这样的成绩在高考中对他不利。因此,在平时他就有意识地把语文放在优先地位,也为此制定了学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回顾课本,掌握基础知识。“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扎实,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如果将任务拖到第二轮复习,那就麻烦了。”除了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王伟自己还另有“独门诀窍”。他平时随身带有几个小笔记本,其中两个就用在语文方面。 一个是专门的字、词集锦,将平时所见的容易误读的字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主要是成语)全部收录,然后利用晨读大声朗读以加强记忆;一个是文摘集锦,专门收集一些俗语或从报刊中摘录一些他认为比较好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如果摘录的东西太长,就把它裁剪下来粘贴到本子上,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拿出来翻翻,这样既可以记忆也可以催眠。 另外,王伟躺在床上还要做一件事,在他的枕头边长期放了一本成语词典,每晚睡觉前他都要看3—5条成语。他说,不要认为每次看得少,一旦长期坚持下来,一年就会记住1000多条成语。“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这些积累对我有多重要。因为我在今年高考中,前三道考查语音、字、词、句的大题中,自己一分未失。” 文言文:硬骨头天天啃 说到文言文,它在语文试卷中虽然不到20分,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很多考生一提到文言文就害怕三分,因为古代社会的语言习惯与现在有很大区别。而王伟对付文言文也有自己的方式。他讲究的也是积累,按他的话说就是平时要多翻翻文言文字典。他认为,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难,就是难在一些实词和虚词上。其实,对于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没必要求全,只要能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的例句即可。 王伟说,其实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也不多,每年高考要求掌握的文言实词有100个左右,而文言虚词只有18个,如果再把这些分摊到每天去学习的话,量就很小了。并且王伟这样做了。 这样的坚持让王伟在平时考试中的出错率大大降低,在进入第三轮复习之后,文言文选择题部分他每次保持全对,就是在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部分也是一分都没溜走,并且整个文言文部分只丢掉了一分。 大语文:广摄取活应用 语文无处不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所以王伟在语文的学习中很强调大语文观,他很注重广泛摄取,形成一定的积累,然后试着灵活应用。他说,大语文观要我们平时学会注意周围,其实周围有很多我们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往往就在于你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比如校园内张贴的一些名人名言、电视或广告牌上的广告词等,这些都可以去留意并形成积累,以备用时之需。 王伟平时的“留意”也没让他白费精力,就在高考前学校的一次模拟考试中,有一道题是要求考生给书店或商店或食堂拟一副对联。如果王伟要全靠自己去想去编的话,一是时间不允许他多想,二是自己想的未必就能得高分。当时王伟就想起了自己有一次在逛一家书店时看到过的一副对联,而题中不是就有书店吗?所以他就把那副“学富五车地,才高八斗院”的对联给搬了上去,最后还得了个满分。在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有道考题的上联是“祖国江山好”,要求考生写出下联,王伟当时很快就对出了“人民生活甜”的下联,此题12分,他拿下了11分。 作文:凤头豹尾还求新 对于作文,王伟自然也有“胜经”一套。他说,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也是很多同学不易得高分的部分。老师常常讲作文的注意事项,可别轻视这些事项,它们往往是作文制胜的法宝。首先,要重视卷面,即要书写工整——书写潦草是作文的大忌,出现这种情况,阅卷老师在心中给你扣掉的印象分可能不止5分,甚至是一个档次的问题。其次,掌握好文章的两头——凤头,短小精悍;豹尾,刚劲有力。在平凡中力求创新,多运用一些名言名句,多运用一些修辞会令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最后,还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制作,标题不可太俗气,这样会令人觉得你水平一般。平时多模仿一下报刊上的优秀标题,必要的时候采用拿来主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除此之外,经过高三一年对语文的学习,王伟还总结了三点经验。一是坚持。高三一年的复习非常枯燥,尤其是语文,读、写、背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坚强的意志,想学好语文是不可能的。惟有持之以恒,将自己的各项计划按时完成,最终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二是重视写的作用。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可以加深记忆,充分利用大脑的各种感官,在做到心脑手统一的同时,也可以起到预防错别字的作用。三是听老师的话。这一点好像是教小孩子的口吻,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老是有自己的一套,全然不顾老师的计划。其实,这种做法有时是舍本逐末,因为老师的经验比我们丰富得多,该学什么,该怎样学都是经过仔细琢磨后才形成的。

7#北京大学 荣一泽 语文从90分逆袭到139 分

在2020年高考中,我有幸取得了语文学科139分的成绩。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及我个人的努力。 高中三年里,我的语文成绩缓慢而坚定地提升。高一时,语文在90分到120分之间波动,考好考差看“天意”。那时,我尚未探索出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只能安慰自己“天分不够,勤奋来凑”。 高二时,我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开始在110分到125分之间波动。事实上,成绩的进步需要“阅读量”和“训练量”的积累,如果不是高一时在老师指导下的阅读及大量做 高考题、积累字词,成绩是不可能进步的。 然而成绩进步并不是随着刷题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很多时候你的成绩都在某一区间波动,这一区间取决于你的“质”——投入到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在某段时间你学习语文特别努力,但你的成绩毫无起色,于是你灰心、失望,转而投向数学的怀抱。不久的考试中,你惊喜地发现你的语文成绩突然涨了20分,并且稳定在一个高度,这就是质变。 就我个人而言,我的语文成绩完成量变到质变的秘诀就是专项突破。整个高二,在语文老师的建议下,我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专门攻克文言文、古诗词、语言知识与运用和小说这几大板块。 高三上学期时,真的很庆幸,我竟然突然爱上了语文。一本阅读类杂志激起了我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每天晚自习我都要抽30分钟时间阅读这本杂志。阅读的过程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通过阅读文学期刊,我的理解能力得以提升,运用素材进行写作时得心应手,一篇文章往往一气呵成,持续而深入的阅读及专项训练等方法帮助我在历次模考中攻坚克难、夺取胜利。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阅读之类的活动并不能直接提升语文成绩,提升成绩的最佳方式就是大量而有效的练习。我在高三上学期,每天刷一套试卷,一般是按照两天做一套大市模拟题、一天刷一套高考题、一天进行反思总结这一节奏进行的。通过做题和反思,不但能够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而且可以积累很多实用的答题技巧,这些都是我们提分的法宝。 但真正说起来,我的语文进步最快的时期应该是疫情之后的高三下学期。返校后的几次模考中,我的语文成绩并不理想,当时班上有好几位同学的语文单科成绩都在130分以上,我也曾一度迷茫和失落。但我的语文老师帮助我制订了语文学科“增分计划”——早读读什么,训练练什么,怎样进行查漏补弱,怎样写高分作文等,语文老师都跟我一起商量、详细安排。这种量身定制,很利于我语文成绩的进步。每天我都要花上20分钟,做几道题。为了方便记录,我一般都把答案写在笔记本上,由语文老师每天检查并提出意见。终于,在2020年高考中,我的语文成为强势学科。 讲完我高中时期的语文学习历程,我还想和大家谈一谈语文学习经验。 第一,学习语文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有时方法比勤奋还重要。 第二,学习语文急不得,要一步一个脚印,让成绩缓慢而坚定地提升。 第三,要虚心接受老师指导,闭门造车万万要不得。

8#山东省昌乐二中 唐若曦 140分

端正认识 高中阶段,对于语文,不少同学陷入了高一高二不重视,到了高三抓耳挠腮疯狂刷题也没法提分的尴尬境地。上了高三尤其对于理工科,笔者周围多数男生还有少量女生都感到了语文提分的吃力感,这是因为他们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定好位,高估了自己的语文水平,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在黄金时间没有积累升华,最终只能感到力不从心。临时抱佛脚 ,对于理工科可能有用,但对于语文,没有一点用处。 因此,作为高中生,我们要率先转变自己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很简单的一科,简单到你通过三年持久的积累就一定能提升;但他同时也是冷血的一科,你永远不要奢望没有前期的付出,在试卷上随意凭感觉答题就能如愿以偿得高分。 笔者之所以能够在高考考场上稳定发挥,大概与从小的积累密不可分。初中一直是语文成绩拔尖,到了高中也没有松懈,阅读本,积累本记了五六本,海量阅读把我一点点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因而能够在高三一年厚积薄发,获得理想成绩。因此,要想最终破茧-成蝶,在语文学习的路上,你万万不能止步。 不断积累,高效动脑过去很多人问我怎样学好语文,我自己也说不出确切的法子。因为过去读了不少书,语文功底厚实,所以并不需要指定一套有多确切的方案出来。刚上高一,自己一直在"吃老本",成绩还不错,我觉得是保持了一如既往的习惯吧。多读书是没有坏处的,而且不仅要读,还要写,多记多背,长时间会养成一种素养,当别人的作文徘徊在40左右时,你就能很容易写到50分。对于语言基础的积累,笔者尤其强调要重视课文尤其是文言文和诗歌的学习。这也是厚积薄发的道理 。还有,练字,是什么时候都不晚的事情。当你觉得自己该练字了,那就从想那一刻开始吧,不要给自己偷懒的借口。高考完的人都知道,练好字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上边说了些积累,但笔者必须要强调不能盲目。要动脑思考。比如,同样是一个早读,有的人只知道一遍一遍地念书,连笔都不动一下,甚至念着念着就睡着了。而聪明的人会分块分类,随背随写,有计划有目标,甚至能主动引申。比如,同样记忆一个文言词,你已经见过它几个意思了,所以你就该意识到这是个重点词,就应该把它所有的意思外加例句查字典整理好,这样动脑的积累才更高效,也不容易忘。 另外,积累还应该包含一些套路的积累。这是技巧性的东西,非常容易后期提分,因此不容被忽视。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要抵触背答题套路。举个例子,笔者以前做试卷都不太重视套路,作文也是想到哪写到哪,高三每次模考都不理想,分数在120左右,后来自己好好反思总结后发现自己答题技巧性太弱,总是吃冤枉亏,于是考前一个月的时候下了狠心,把高三所有模考的试题(尤其是大阅读,诗歌,作文)所有涉及到的题型都连剪带抄得积累在一起了。这样下来,一遇到某个题型就知道分几点,怎样答,而且能轻而易举向标准的答案靠拢。作文更是如此,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胡乱创新,更保险的做法反倒是循规蹈矩,迎合阅卷老师,多听从语文老师的指教,让你的文章在那短短几十秒内征服阅卷老师。比如,笔者高二喜欢写一些"深奥"的文字,总是忽略一些套路,结果是得不偿失,绞尽了脑汁还不如别人循规蹈矩写就的文章分数高。不是因为你写做不好,而是因为阅卷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去欣赏。笔者高三下学期好好总结了这一点,得以在高考考场上以35分钟写就了较高分的作文。 ‌说了这么多,语文学习也无非就这么几点:端正认识,踏实积累,勤于动脑。没有人敢说自己没有学语文的天赋,都是中国人你好意思说吗?只有懒惰的人,才会在语文成只有懒惰的人,才会在语文成绩上吃亏!

9#石家庄一中 王靖伊 140分

从小热爱阅读,阅读书目种类繁多。 从小到大阅读喜好虽有不断变化,但自始至终对文史类书籍情有独钟。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万历十五年》。 从高中开始一直订阅《萌芽》阅读。学霸说《读者》经典版,《南方周末》等报刊杂志不错。 要想学好诗词,请入手一本《古诗鉴赏辞典》! 诗要读,但更重要的是要赏,读诗背诗赏诗,才会在诗词鉴赏类题目中做到得心应手,也才会在用诗的时候信手拈来。 王靖伊说:语文的能力可以分为应试的能力和内化于心熟练运用这两种能力。现在考试越来越多的考同学们对语文熟练掌握运用的能力,针对这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阅读。 阅读不能瞎读,读完一定要思考。顺着书中的思路要进一步的想,可以和书友讨论,碰撞思想的火花。 王靖伊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语文老师裴芳说过一句话:阅读不能总读自己喜爱的书,否则你永远只能知道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更应该去阅读一些自己不擅长领域阅读,这样才会获取到和你以往认知不一样的东西。 摘抄是学霸姐学好语文最大的秘笈。 从初二开始,王靖伊就开始有自己的摘抄本,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高三毕业。现在她已经摘抄了厚厚两大本优美词句,没事就会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 她说:摘抄的内容不用强迫自己刻意去记,多翻多看,自然就能记个差不多,从而自然融汇于自己的作文中。 如果开始不太会写,可以尝试从句到段再到篇。 一下写一大篇文章很难,可以从小的文段开始练,看到一段新闻可以试着改写为一个观点段,看到一个事例可以试着生发一个论点写一个论述段。 找优秀的同学交谈和老师沟通,让他们给予指点,做学习上的有心人。

10#北京市语文高考状元 孙婧妍 148分

【A 开篇】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B 关于读书】 阅读,应当是人最早的本能动作之一。所有学生都是读书的,而语文素养的区分,在于读什么、怎么读、能不能坚持。 一个有素养的学生能够区分出一本书的时效。一本言情小说、一本参考书、一本名著,都是人类智力与体力的凝结,去读他们也都可以称为读书。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能够区分出三者的区别:言情小说或许能够给人一时的愉悦,看过以后却什么都不会留在记忆里;参考书对升学固然有用,然而高考后也会迅速地被忘诸脑后;经典名著给人的教育则是永恒的、无法磨灭的,通过阅读名著得来的思考与精神洗礼,很可能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能够清楚地分辨这些书籍的时效,那么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做出选择。 除了阅读方法外,读书应当是一件精细而持续的事情。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为了保持语文学科的感觉,每天我至少要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堆满了我带到学校的各类书籍,有时候抽出一本会造成大规模的坍塌,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 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语感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案为什么该是这个,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大量题目的积累,他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语感。 【C 关于写作】 对于高中写作,也就是以应试为目的的作文,我的建议只有六个字:多读、多仿、多写。 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 我写作的一个特点是引用多。高三下学期语文老师的女儿为我们班的期中作文写点评,她数了我54分的作文里引例的数量,有接近二十个,有直接引用也有化用。这些引例都是平时我从阅读中积累下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一千一百字的篇幅中我每写五六十个字就会用到我的阅读成果。 这里我想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篇作文里同样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会被评价为“丰富”,有的人则是“杂乱”、“堆砌”。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作文中所引用的内容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是在阅读中看来、研究并思考过的,有的人是从类似《高中生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中看来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则只得了个皮毛。 阅读对于写作而言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提供模仿的条件。 我最早开始写东西,正是始于阅读中的模仿,不管是何种作家,只要我觉得好,我就会按他的风格仿写。小学时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在我的作文中学习一些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者的风格,后来读的书更多也更杂,我能记起来自己模仿过的作家有鲁迅、夏目漱石、郭敬明、村上春树、钱钟书、杜拉斯、三毛……还有一些恐怕是忘记了。我还自己写古典诗词,甚至模仿司马迁为自己写了一篇文言文小传,可惜没能保留下来。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作文而言,要学会自我分析。 作文是很灵活的东西,当判卷人看到你能用文言文不出错地写一千多字、或者你的语言像诗歌和散文一样漂亮时,他对议论本身的标准就会有所放松。作文考的归根结底是文学水平而不是议论水平,换言之只要你能体现出你的水平高,实在不必太拘泥于文体与所谓的标准。高考前我拿着自己高三下学期的作文看,二十多篇教师打过分的作文中我拿到50分以上的至少有二十篇,其中有一篇满分,还有不少55分、58分。这就是我说的一切最好的证明。 【E 关于具体题目】 首先要明确的是,文章这种东西,不管是何种题材、何种长短、何种文体,归根结底完全就是四个字:含道映物。在这里我把“道”理解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本意,也就是他的写作目的;而“物”是他的文章本身,包括他的一切语言组织形式和他在文章中运用的物象。含道映物,也就是说作者是带着他的目的去写这篇文章的,文章里的一切都要为这个目的去服务,都是这个目的的映像。明确了这一点,等于直接抓住了阅读题的答题技巧——无论是手法或作用分析、划线句赏析还是含义理解,都属于对于“物”的发问,而我们要做的事则非常简单,就是找到作者的“道”。 随便编一个例子: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开头那段环境描写简单却很经典,现在我们来看这个环境描写它的作用。 这时我们带着“含道映物”这几个字去看鲁迅的“道”。他写环境也好、华老栓等人物也罢,目的都是为了歌颂为革命牺牲的夏瑜,他是在支持革命、批判当时的反动派,同时用他的笔去揭露封建环境下人们的愚昧无知与贪婪残忍。当你明确了他的写作目的后,那段环境描写的作用就很清楚了——暗示时代大背景、揭露反动派嘴脸、突出群众的愚昧与麻木、为后文做铺垫、蕴含对革命的希望。 所有的阅读题都是这样的思路,而语文试卷上的绝大多数题目,它们的解答思路和这种阅读题并无两样。只要明白了出题人想考察的是什么,根据他的目的,很容易便可做出解答。 答题,可以有经验,但不应该有固定的模板。如果你对于不同的试卷都用相同的模式去解答,战战兢兢地计算着自己能得到的分数,那么你就太被动了,“标准答案”几个字完全框住了你。我觉得我们作为学生应该跳过从答案分析题目的被动阶段,转而从题目本身出发来寻找答案。只要仔细去寻找,就一定可以从题目的蛛丝马迹中找到出题人想要的东西,给他那个东西,你就是高分。 一切试卷都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而不是对标准答案的要求。 【F 结尾】语言,是为了表达,是为了表达精神,是为了为这个世界表达爱、表达美、表达动力、表达希望。读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无论国家、无论时代,那些作品所拥有的打动人的力量绝不是因为它的文字有多么华丽、布局有多么复杂、词语有多么精准,而是由于它其中蕴含着人类最为高贵的、永不过时的某种精神。

本文重点讲:校园励志小品剧本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

关于作者: mmq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