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波折来看你:你所不知道的马踏飞燕 芙蓉映日是什么生肖
铜奔马在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一经发现就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它的外形极具艺术想象力,被盛赞为“艺术品中的最高峰”。中国国家旅游局更是在1983年将该文物造型确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铜奔马面世的过程历经坎坷,波折重重。
铜奔马
《考古公开课》邀请到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原馆长党寿山,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王琦,以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沙武田,共同为您讲述铜奔马的前世今生。
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原馆长 党寿山
一、发现
铜奔马到底是如何被发的呢?
这还得从五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说起。那是1969年9月22日,甘肃省武威市新县大队十三生产队的社员在雷台下面挖防空洞的时候,在防空洞的右侧发现了古墓葬。
雷台汉墓外景
生产队在古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铜车、铜马、铜人和其它多种铜制品,其中就有后来那座举世闻名的铜奔马。
铜奔马的年代为东汉时期,骏马做昂首嘶鸣、飞速奔跑状,三足腾空,一只蹄子在奔跑中掠到了一只飞鸟的背上,飞鸟惊讶地扭转头,注目惊视,一个梦幻般的瞬间被凝聚成永恒。
马踏飞燕局部
这匹马的全身着力点集中于飞鸟的一足之上,既表现了马在奔跑中的姿态,又显示出了马的迅疾速度,再利用鸟展开的双翅,恰好起到了平衡支撑的作用,十分准确地把握了力学原理。整个作品集造型、速度和力学原理于一体,构思非常巧妙,堪称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
当时,在看到了如此精美的文物之后,生产队并没有及时上交。在时任武威市文物干部的党寿山和政法干部张有的再三努力下,才将这批文物运到了武威当地的文物单位保管起来。
此后,甘肃省博物馆又对雷台古墓葬进行了三次补救性发掘和清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文物信息已经丢失,因此这座墓葬的墓主人和这座铜奔马的身世至今还是一个谜团。
雷台汉墓内景
1969年,这批文物正式入藏甘肃省博物馆,这件精美的铜奔马终于有了安身之所。
二、为人熟知
那么,铜奔马又是怎么为世人所熟知的呢?这就要提到铜奔马的伯乐——郭沫若先生。
郭沫若
1971年,郭老陪同外宾到访甘肃,行程之一就是到甘肃省博物馆参观。当工作人员把这座铜奔马拿到郭老面前时,郭老立刻被它牢牢地吸引住了。他仔细端详了这匹极富想象力的铜奔马许久,发出了“就是拿到世界上去也是一流的艺术珍品”的感慨。
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 王琦
甘肃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因铜奔马的外形获得灵感,提议将这匹马命名为“马踏飞燕”,也得到了郭老的认可。
郭沫若谈铜奔马
三、走向世界
马踏飞燕又是如何走出国门,享誉世界的呢?
原来,郭沫若在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就立刻约见了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王冶秋,并提出将马踏飞燕和铜车马仪仗俑这批文物,充实到正在故宫举办的全国十省区出土文物展中。
铜车马仪仗俑
正是在这次展出中,铜奔马一跃而起,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史学界和考古学界也给予了它极高的评价。
1972年至1973年,铜奔马更是走出国门,先后到英、法、美等12个国家展出,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铜奔马所到之处,各国博物馆门前都排起了长龙,人们只为一睹铜奔马的风采。
尼克松夫妇参观铜奔马
自此,铜奔马真正走出国门,成为了全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沙武田
铜奔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马文化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马作为人类的朋友,千百年来与我们相伴,它们高昂不屈的身姿,坚韧不拔的性格,也是我们今天依然要坚守的民族精神。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考古公开课
《天马传奇》
播出时间:3月1日 20:1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李怡雯 李晔丽 周上(实习)
本文重点讲:文房四宝是什么生肖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