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送杨振宁2句打油诗,仅12字彰显大气磅礴,被杨振宁珍藏数年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奇妙的存在,你能想象有一天,杨振宁和莫言有了交集,还成了好朋友。故事还得回到2013年,在一次北京大学的座谈会上,这两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上演了一场经典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
这次座谈会上,两位在各自的领域大拿级的人物,与当代年轻人畅聊"科学与文学""中国梦""天才"等值得深思的话题。
尤其是在聊到"天才"这个话题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笑称,如果人生还有来世的话,我一定要去学物理,如果我也得到物理学奖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多非议了。
原来莫言从2012年获得诺贝尔奖至今,一直受到网友的各种质疑,相比于杨振宁自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由于限于物理这一学科的专业性,网友不曾质疑过。这次谈话更像是两位老人唠家常。
事实上也是因为物理的对与错是可以通过验证的,而文学上的表达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莫言的内心委屈,杨振宁表示理解,并给予他更过鼓励。
莫言送杨振宁2句打油诗,仅12字彰显大气磅礴,被杨振宁珍藏数年
当所有都以为这次的座谈会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然而实际上两个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好友。在一次节目采访中,杨振宁先生带着主持人参观自己的书房时,主持人意外发现了书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画,上面写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
杨振宁笑着说:"这是莫言在他刚得到诺贝尔奖时,送给我的一幅他亲笔写的字。"由此也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交情匪浅。
但是节目播出后,却引来部分网友嘲笑:这不就是两句打油诗,和我一个水平啊。当然术业有专攻,他的"真本事"不在这,所以也并不理会部分网友的讥讽。
实际上,大家对莫言的的关注,更多是突然有一天听说中国终于在文学上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人了,于是莫言才真正的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
2012年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上的对他的获奖作品的授奖评语:
将迷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以及当代社会现实相融合。
莫言复活并升华了"讲故事的人"的灵魂,凭借绘声绘色的描述和超越国界的想象力,将高密东北乡安置在了世界版图上。
莫言,原名管谟业。出生于山东高密的一个小农村,11岁辍学,在村头的荒草滩上坐着放牛放羊,因此让他和土地、自然之间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他众多作品中栩栩如生的故事,大多都是来自的自己的童年。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别说上学,吃饭都是困难,但是莫言从未放弃过读书,他是从心底热爱着书。莫言曾经讲过自己的一段小时候的经历: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母亲)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
莫言送杨振宁2句打油诗,仅12字彰显大气磅礴,被杨振宁珍藏数年
1976年,已经21岁的莫言终于迎来了一生的转折。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离开故乡,去参军。在部队中莫言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
莫言:我只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
1985年莫言在《中国作家》杂志第二期上发表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成为他的成名之作,引起了关注。史铁生、汪曾祺等人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1986年在《人民》杂志上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轰动极大。直接让张艺谋看中,在第二年拍摄了电影《红高粱》,莫言曾这样说:这里面好像是讲述了抗日战争,实际上更是讲述了我的那些乡亲们传奇经历,也包含了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莫言送杨振宁2句打油诗,仅12字彰显大气磅礴,被杨振宁珍藏数年
1988年由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德国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金熊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A级电影节最高级别荣誉的电影。1993年《红高粱》的译本在欧美出版后,立即销售一空,并且入选"全球最佳小说"。《纽约时报》点评:莫言借《红高粱》这部小说,直接将中国高密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2005年,《檀香刑》经全票通过,入围矛盾文学奖初选,却因一票之差落选,但同年获得了意大利诺尼国际文学奖。2008年凭借《生死疲劳》获得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011年《蛙》获得了矛盾文学奖,并与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除此之外其作品《丰乳肥臀》也相当不错。
莫言送杨振宁2句打油诗,仅12字彰显大气磅礴,被杨振宁珍藏数年
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已经"江郎才尽",但我认为这个奖只能是表示他的作品受到国际上的肯定,这是一个极大的激励,不能说莫言已经失去了写作的灵感,这个热爱写作的人,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文学事业。
读他的小说,你会发现书中掺杂很多想象、隐喻,充满诗歌的韵律,被文学界定义为"诗性小说"。他擅长用文笔把握时间流失,能够对生活细节进行入微的观察和刻画,再用敏感又细腻的笔触表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他更热衷于关于声音和颜色等多方面的象征写作手法,落笔之处,可谓"鬼雨神风"一般。
喜欢的朋友可以读读莫言的作品,充实一下自己的生活,点击横幅:
本文重点讲: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条件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