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立信心!这组关键数据带你看懂中国经济新亮点 2018年有多少个工作日
央视网消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数据,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逐渐放大,2019年和2020年都保持了2万亿元以上的强度,五年累计规模超过7.6万亿元。减税降费规模增加的同时,我国宏观税负逐年下降。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 赵连伟:我们讲宏观税负通常指的是小口径的概念,税收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体现的是政府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通过税收分配得到的份额,宏观税负的下降反映了政府部门以自己收入的减法换取了企业和居民收入的加法。
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宏观税负逐年降低。其中,2019年和2020年,随着我国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的实施落地,宏观税负基本保持了年降约一个百分点的水平,2020年已经降至15.2%,比“十二五”末2015年的18.13%降低近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制造业 民营经济发展快
税收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税收收入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三产业税收占比稳步提升,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税收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比重稳步提升,由2016年的56.5%提升至2020年的58.1%,比“十二五”末(2015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 赵连伟:“十三五”时期,新动能也加速成长,它同时也成为了新的税收增长点,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来看,销售收入年均增长了21.2%,同时税收年均增长12.5%。
从行业来看,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国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1.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突出,销售收入累计增长超过1倍,年均增长15.1%。
从经济类型来看,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国新办民营经济涉税市场主体5600万户,占全部新办涉税市场主体的97.5%。
2016—2020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7.7%,高于全国总体水平1.5个百分点。税收贡献也在不断提升,2020年,民营经济缴纳税收占全国税收比重达60.1%,成为稳定全国税收的重要支撑。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 赵连伟:“十三五”时期,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从2016年的87%提升到2020年的92.4%,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64.2%也提升到2020年的70%。
我国出口退税累计超7万亿元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基本盘,“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口退税总额从2016年的1174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4549亿元,年均增长2.6%,五年累计办理出口退税7.07万亿元,有力降低了外贸企业成本,促进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同时,退税流程不断简化,出口退税进度持续加快,全国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办理时间由 2018年的13个工作日压缩至 2019年的10个工作日内,2020年再压缩至 8个工作日内,缓解了企业资金占用的压力。
脱贫攻坚减税规模年均增长30.6%
除了支持创新,在减税的大盘子中,还有不小的一块是用在了脱贫攻坚上。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减税规模年均增长超过30%。
“十三五”时期,针对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就业、扶贫捐赠等脱贫攻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我国不断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减免金额从2015年的263亿元 提升到2019年的742亿元,2020年达到1022亿元,年均增长30.6%。
用于脱贫攻坚的减税降费效果怎么样?从增值税发票数据看,2016—2020年,832个已摘帽国家级贫困县企业销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速达14.6%。其中,2019年增速提升至18.7%,2020年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仍保持15.9%的水平,比全国企业平均水平高9.9个百分点,反映出已摘帽贫困县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支持创新发展 减税累计超2.5万亿元
“十三五”这五年,减税降费有多少用在了支持科技创新上呢?答案是超过2万亿元。
2.54万亿元!这是“十三五”期间,我国鼓励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累计减税规模,减免金额年均增长28.5%。
哪些行业受惠最多?毫无疑问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数据显示,制造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大行业享受减税额合计占比近九成,其中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自2019年起减免规模超过1000亿元。
税收优惠降低了科技企业负担,激发了创新活力。全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户数由2015年的5.3万户 提升到2019年的33.9万户,五年间扩大了5.4倍,减免税额由725.7亿元提升至3552.1亿元,2020年达到3600亿元,年均增长37.8%。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 赵连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指的是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在实际发生额的基础上,再加持一定的比例进行扣除,这项政策通过正向的税收激励,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活力,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持续加大,有效激发了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和创新活力,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经费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 增长至2020年的2.44万亿元,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今年,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到100%,为科技创新再添助力。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潘越:这个政策体现了政府对高创新支出企业的税收优惠倾斜,这无疑会激发制造业的创新热情,加大企业的创新力度,这既是契合我国现阶段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支持绿色发展 绿色税收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绿色税收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2016年7月,我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全面推开,建立税收与资源价格直接挂钩机制,更好发挥税收调节功能,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十三五”时期资源税收入7509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长62.3%。
值得一提的是水资源税改革,优化用水结构,有效抑制了地下水超采。2020年,北京、河北等10个试点省份取用地下水水量占总水量的比例为33.5%,比改革前2016年的41.5%下降8个百分点。
再来看看2018年新开征的环境保护税,2018年到2020年,环境保护税累计完成税收收入631.53亿元。2020年,缴纳环保税的纳税人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改革前2017年分别下降42.5%、28.7%;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较改革前2017年分别下降54.5%、35%。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李平: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的绿色税收体系,环境保护税发挥着“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反向约束和正向激励机制作用,倒逼企业节能减污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来源: 央视网
本文重点讲:2018年有多少个工作日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