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爱情风水

看离婚综艺“上头”,这部1973年的经典《婚姻情境》更犀利 — 大学生恋爱观

今年,国内首档离婚综艺《再见爱人》让许多观众越看越“上头”,引发对婚姻本质的探讨。关于离婚,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1973年的《婚姻情境》更具冲击力。故事中,约翰和玛丽安不得不以暴力的方式签署离婚协议,打扫一地鸡毛。

本月底,鼓楼西戏剧《婚姻情境》将来到上海,参与演艺大世界·中国大戏院2021国际戏剧邀请展。鼓楼西剧场是北京戏剧地标,中国第三代小剧场新锐代表,曾出品《枕头人》《探长来访》《一句顶一万句》《丽南山的美人》等好剧。


除了《婚姻情境》,本月还有两部鼓楼西戏剧来上海,包括编剧朱宜联手中国新锐戏剧导演丁一滕、旅法音乐人丁可带来的作品《我是月亮》,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张杨执导,英国作家J·B·普利斯特列作品《探长来访》。

勇敢喝下这杯毒药

不同于影视版本的展现,戏剧版《婚姻情境》以精巧如八音盒般的舞台,简洁深邃的灯光,细密的对白,一步步刺破了“婚姻”的真谛,讨论两性之间普遍而深刻的问题,带领观众们走进一对夫妻的内心世界。

为什么婚姻这么难?不少人曾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当勇敢喝下《婚姻情境》这杯毒药后,是否也有解药带给我们希望?

社会学家黛安·费尔姆丽(Diane Felmlee)研究造成夫妻矛盾的情况后得到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对人们来说,伴侣一开始最吸引他们的品质,后来往往成为最令他们讨厌的缺点。

《婚姻情境》中,约翰回忆起年轻时的两人,那时玛丽安充满幻想,可如今他又觉得她“无理取闹”。而对玛丽安来说,年轻时的约翰顽皮且不拘一格,会“以逗爸妈生气为乐”,可如今她觉得他“愚蠢、自大、笨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痴”。


约翰对未来摆脱玛丽安的生活充满期待,得意忘形,他对玛丽安摊牌:“能吸引我的只是动身离开这一切。”但最终他发现,生活的琐碎不会因为换一个伴侣而改变,和新爱人宝拉的生活也充满了种种不如意。他忍不住对玛丽安倾诉:“和宝拉在一起的寂寞比真正的寂寞更糟。”

他们分居、离婚,经历权力关系的反转,与不同的情人恋爱、再婚,却永远也找不到完美婚姻。

这不是戏,是生活

英格玛·伯格曼曾四次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野草莓》《第七封印》《假面》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创造了现代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

1973年,伯格曼编剧并导演了六集电视剧《婚姻情境》,播出后引发轰动,据传甚至引发当年北欧离婚率和复婚率的上升。之后他又将时长5个小时的电视剧剪成2个多小时的电影,并且亲自排演了话剧。

他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不事张扬地把这对夫妻日常的生活“情境”呈现在舞台上,以他深邃的目光,发出对婚姻和亲密关系的诘问。

时隔多年,《婚姻情境》依旧能在当下引起话题——约翰与玛丽安的婚姻生活不能算是最糟糕的,唯其平常,因而也就更具普遍性或典型性。

早在十多年前,过士行就曾想排演《婚姻情境》。当时他看到由曾经参与编剧《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阎鸿亚翻译的中文译本,被作品的细腻与真实打动了,密集又恰到好处的台词是对婚姻生活种种细节的精妙把握。

伯格曼的戏跟熬粥似的”,导演过士行说。他以简洁的手法诠释对剧本的理解,不是蒸炒煎炸的用力过猛,也非大乱炖,而是小火慢熬——几个小时下来,个中滋味,全在这一锅粥里。

简约化的舞台布景,反戏剧性的生活化表演,近乎二人私语的对话方式,都指向一点:这不是戏,这就是你我的日常生活,是我们无可逃避的“婚姻情境”。


尽管彼此都对爱持有深深的期盼,都曾为此做出过不懈努力,但是,由于两人追求仅仅限于个人的快乐或二人世界的幸福感,所以他们即使每天生活在一起,甚至躺在一张床上,依然是孤独的;他们近在咫尺,却感觉越来越处于一种隔离、对抗的状态之中。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鼓楼西戏剧《婚姻情境》

来源:作者:吴桐

财经频道

本文重点讲:大学生恋爱观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

财经频道

关于作者: mmq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