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爱情风水

痴迷型的我,恋爱屡战屡败丨成年后还有机会转变为安全型恋人吗? 恋爱动漫亲嘴动画片

大家好,我是创新产品部(不再)唯一的男子小刘。

我在后台看到了一位朋友的求助。

我感觉和男友的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他开始不那么频繁地给我发信息了,回信息的速度也慢了很多,明明以前都是秒回的。

我也知道,他最近项目很紧,很忙,但每次还是忍不住脑补怀疑他是不是不像从前那样喜欢我了,是不是他了解真正的我以后,觉得我是一个很无聊的人…

一想到这些,我就特别恐慌,不停给他发消息、打电话,还和他吵架,当他安抚我的情绪,向我再三保证他对我的感情没有丝毫改变的时候,我又觉得很自责,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怀疑他,让他也很疲惫,但我就是忍不住…

最近看了你们的文章,感觉我的情况好像和痴迷型依恋很像,我真的好怕自己这样会把他越推越远……可是人的依恋类型好像是小时候形成的,我今年已经28了,还有救吗?

确实,一个人的依恋类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Ta在关系中的表现。那么作为一个理论派情感专家,让我先带大家复习一下有关依恋类型的知识。

Bartholomew将成年人的依恋类型划分为4种类型:安全型、痴迷型、疏离型和恐惧型。研究发现,除了欧美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非安全型依恋的比例都超过了50%。





我们的依恋模式最早形成于婴幼儿时期与主要照顾者(一般是父母)的互动中。并且,早年形成的依恋模式会一直延续,影响我们成年之后与伴侣的相处方式。

那么,接下来回答留言同学的问题:


是可以的。

我们已有的依恋模式,会不断被新的经验(尤其是与伴侣的互动)一点点地更新和改写;有时候甚至会被完全“重写”。研究表明,在经历了关系的破裂、分手后,男性和女性都会更偏向不安全型;复合则会使Ta们更偏向安全型。

这也是为什么,找到一个安全型的伴侣,能够改变我们的依恋模式。

那么,如果伴侣不是安全型,或者暂时没有伴侣,依恋模式还能改变吗?

同样是可以的。

依照Daniel Brown有关改变成年人依恋的疗法,从更本质的层面讲,一个人的不安全型依恋,源自于Ta无法建立一个“安全的内在客体”

“客体”,指的是我们作为“主体”所指向的对象。比如,在一段关系中,“我”是主体,伴侣就是“客体”。

而“安全客体”,则是一个稳定的、持续为我们提供安全感的对象。在Ta面前,我们是被关注的,被陪伴的,也是被保护的。

我们在与安全客体的互动中,将它内化成为我们内心的一个稳定、安全的形象,成为“安全的内在客体”。这时,我们便不必依靠一个外在的对象来提供安全感,而是能够维持自身内心的稳定。

同时,Daniel Brown也提出,这个“安全的内在客体”,不仅可以来源于和真实人类的互动,也可以通过想象等方式获得。

第一部分:建立健康的互动形式

上面讲过,亲密关系中的体验是改变依恋的重要因素,而这与一个人如何与伴侣互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非安全型依恋的人,往往在关系中有着不健康的互动形式,容易被关系中的事件:

激发强烈的情绪,

比如焦虑不安、愤怒;

⬇️

产生特定的认知,

比如担心对方不爱自己、抛弃自己;

⬇️

做出不利于关系发展的行为,

比如经常争吵、拒绝沟通。

我们会从情绪、思维、行为三个层面,练习用更加健康的互动方式,应对关系中的问题。

第二部分:修复依恋损伤

不安全依恋的形成,不仅仅来源于童年,也与过往关系中的负面经历有关着密切的关系。

被欺骗、被背叛、被辜负、被否定的事件在亲密关系中发生时,容易造成情感或心理上的创伤,此时“依恋损伤”就出现了。

这带来的不仅仅是不愉快的感受,它还会直接威胁我们对外在世界和他人的看法,令人无法忍受亲密关系中的不确定性、难以信任对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爱。


第三部分:重建自我

最后,我们的依恋,很大程度上也与我们对于自身的看法有关。

痴迷型的人和回避型的人,常常存在着自我意识上的焦虑,和自尊问题:

  • 痴迷型的人,常常在内心深深地怀疑自己的价值,所以迫切地需要通过维持与伴侣的关系,确认伴侣对自己的爱,来告诉自己“我是值得被爱的”;
  • 回避型的人,也同样有着“自我验证”的倾向,即从对方身上获得对自身的确认。

你也将尝试探索自我价值更多的可能性,而不仅仅依靠亲密关系来定义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加坦然、真诚、勇敢地投入一段关系中。

财经频道

本文重点讲:恋爱动漫亲嘴动画片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

财经频道

关于作者: mmq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