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有两个女人距我们现在已经4000年了,人们还说她们漂亮、美丽。她们的名字叫小河公主与楼兰姑娘。
小河公主,中国考古学家2003年在罗布泊小河遗址发掘出的一具女性干尸,虽然经历了四千年,但保存完好,给世间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微笑。随后,她先后被送往国内外展览,参观者无不为其“高翘的鹰勾鼻,微张的薄嘴唇与微露的牙齿”惊叹,都说她漂亮。
楼兰姑娘,当时在罗布泊一个叫铁板河地方,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头戴尖顶毡帽,帽上插有数支翎。她的头发有一尺多长,呈黄棕色,卷压在尖顶毡帽内,肤色红褐色富有弹性。人们推算出她的年龄为40岁左右,生前身高1.55米。现在,她的体重只有10.1千克,和小河公主一起成为西域美女的代名词。
在小河公主与楼兰姑娘的身上,存在着许多至今也无法破解有秘密。
揭开身份之谜:小河公主与楼兰姑娘可能是月氏人
2005年,楼兰姑娘在素有“古人复原大师”之称的赵成文教授笔下,穿越远古的隧道展现在人们面前,她的相貌被复原了。当人们看到她美赛天仙、晶莹剔透的外表时,便将她与一些历史传说联系在了一起。
《晋书·张骏传》:公元326年,割据敦煌的大军阀张骏趁天下大乱,派将军杨宣攻打鄯善。鄯善王元孟被逼无奈,不得不献出楼兰美女,这才平息了战争。这位金发碧眼的楼兰姑娘深得张骏的欢欣,不仅给她“美人”封号,还特地为她营造了一座名叫“宾遐观”的宫殿……由此,大家说,楼兰在古丝绸之路上出产美女久负盛名,以致西域王公贵族纷纷娶楼兰女为妻。
传说,在这里化作某种情绪,需要人们进一步的宣泄与表达。
有一个蒙着花盖的新娘
看不到她那纯真的脸庞
踏着一串悠扬的歌声
去往出嫁的路上
有一个蒙着花盖的新娘
捧起黄沙半个太阳
留给我永不流逝的芳香
牵走我日夜的梦想
楼兰姑娘你去何方
楼兰姑娘你去何方
前面路太远前面风太狂
不如停在我的帐房……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歌唱楼兰姑娘的一首歌,随后,楼兰姑娘与小河公主一起成了西域美女代名词。这让人不禁想到了有关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个传说。据说,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埋有无尽的宝藏,引得无数人前去寻宝,但这些寻宝者无一例外地发现,夜间走在沙漠中的人,前面的人总能听见后面的人说话,而到天亮的时候才察觉后面的人不见了,自己不知和什么人说了一夜的话,而且总在原地转圈儿。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了一个“进去出不来”的地方。
然而,历史却不是这样的,它一路奔腾向前,不可能“进去出不来”。
虽然,今天的楼兰沉浸在沙海里默默无言,但楼兰之名始见于《史记》。
汉武帝当年平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过往的商队与汉朝的使者都要经过楼兰。《汉书·西域传》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译长二人……”
当年的楼兰说是一小国,其实相当于汉代的一个郡县,汉朝与匈奴为了控制这个地方不惜发动战争,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公元前108年,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即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
公元前77年,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朝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至公元4世纪之后,北魏灭鄯善国,约600年鄯善国(楼兰国)至此灭亡。随后,逐渐消失于史籍。
今天,关于楼兰消失的说法众多,其中主流的一为战争,二为生态。相对地,笔者的态度倾向于生态。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城,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城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民众南移,楼兰城最终成为今天的遗迹。
这些历史的记载事关小河公主与楼兰姑娘的身份,但似乎又与她们身份的关系不大。因为,考古学家经过检测分析,她们今已经约有3800年的历史了,而在上述历史记载之前,史料唯一记载是,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
月氏,按史籍的记载分析判断,这个民族有一定的白人血统,他们曾经控制西域。而历史上的罗布泊不但是商贸交流之地,更是民族融合之地。混血的背后是文化的交流与物品的贸易。
小河墓地炭化小麦的发现,为人们揭开了小麦传入中国的秘密,也让人们把小河公主与楼兰姑娘和中国古籍中反复提到的“塞种人”联系在了一起。
据史料记载,“塞种人”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或者更早,生活在今天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古称河西地区)和北方草原地带,见诸古代典籍的有允姓之戎、大夏、莎车、大月氏、匈奴、楼兰等。
在距今3000多年前,“塞种人”就已活动在中帕米尔(葱岭)、天山及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区。同众多的游牧民族一样,他们主要是“随畜逐水草”,兼冶炼和加工铁器。在公元前3世纪末进入阶级社会,建立国家政权,“塞王”是他们的最高统治者。
孔雀河从湖的西部溢出,流经库尔勒市、尉犁县,注入罗布泊。遥想当年,小河公主与楼兰姑娘在这里牧马放牛、耕田种地,那是多么幸福的场景。而小河墓地的农作物既有东部来源的黍又有西部来源的小麦,这种农业文化的混合和人的复杂来源非常一致。
为此,有人说小河就是一个梦想,罗布泊就是一个梦想,是一个可以让人知道文化与人种是如何“混合”的梦想。今天的小河墓地已经是一片茫茫大漠了,但那里永远是小河公主与楼兰姑娘的故乡,也曾是我们的故乡。
揭开微笑之谜:墓地前的木桩不一定是生死崇拜
在1934年的发掘中,贝格曼认为,他眼前那条这条在狭窄水道中流淌的小河,一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母亲河,是它为生活被埋葬在这里的人们生前提供了全部水源,但贝格曼和他的探险队踏遍小河流域,却只发现了其他几个墓葬和一座烽燧,并没有找到人类的古聚落遗址。为此,贝格曼断定“也许村镇的遗址已经被流沙淹埋”。
这种说法的正确与否,即使到了今天,面对大漠,也没有人能够作出进一步深入地辨别。无言的大漠只能在这里为人们留下一个谜团了。但小河公主为什么要笑呢?却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都说笑是生前的反应,有了满足、有了幸福人才会笑,而一个生活不如意、心中有遗憾的人不会在自己离世时笑,这是一定的。因此,小河公主的笑一定是3800年前,当地的人们以及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映。
这笑似乎让人能联想到这样的场景,当年的孔雀河流域是一个适于人们生存的绿洲。
还有一种可能,小河墓地的逝者就是大月氏向西方迁移打败塞王后,而没有向南移动的“塞人”。大漠阻隔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也为他们提供了保护。孔雀河下游河谷的绿洲给予了他们可供生息繁衍空间,他们在这里牧也放羊、耕田种地,完成了大漠中世外桃源般的诗意栖居。
在我国古籍的记载里,“塞人”主要是“随畜逐水草”,兼冶炼和加工铁器,有一部分还会农耕。四千年前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一带的沙漠绿洲中,有着较充沛的水资源以及适于耕种的土地。没有战争,衣食无忧,生活在绿洲上的人们“笑”也便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死是生的反应,生也是死的见证。因为小河墓地是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贝格曼将它称为“神秘的死亡殿堂”。然而,这也恰恰是小河墓地“生”的见证。墓地的外观是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着多棱形、圆形、桨形的胡杨木柱。这些木柱大约有140多根,它们是生存在这里的人们当年的生殖崇拜,有男有女。
考古学家们发现,墓葬头部的立柱形状根据死者的性别而不同,男性死者棺木前部的立柱是桨形的,大小差别很大,其上涂黑,柄部涂红;女性死者棺木前部的立柱基本是呈多棱形、上粗下细,高度一般在1.3—1.5米左右,上部涂红,缠以毛绳。卵圆形立柱象征男根,桨形立柱象征女阴,这种指向毫无例外。
贝格曼曾对这种桨形木柱大惑不解,他问:“为何如此之宽?”给不出“满意答案”的他在《新疆考古记》中写道:“不管怎么说,这些桨形物预示着埋葬在这里的人们生前经常划桨。”而让人更能感到某种“意味”的是,小河墓地棺木大多被做成了船的形状。
分明地,这是当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子嗣繁荣的一种祈祷,而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也许就是在小河公主的那一个永恒的微笑里。但事实会不会还有这样一个答案呢?
小河墓地的多棱形胡杨木桩意味着篙?遥远的小河人男人撑篙、女人划船,一路沿着小河来到罗布泊,撒网捕鱼的生活给了他们幸福与欢乐。他们感恩也崇拜着罗布泊这水域,也认定了船、篙、桨同样可以让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愉快地生活,进而将自己的棺木做成了船的,把篙和桨做成了墓碑,并以劳作的分工来区别男女?
小河墓地就这样站在历史之初,向人们讲述着生存与水源的秘密。也许,面对那些胡杨木桩以及女性尸体旁边特殊的陪葬品,很多人都会想到生殖崇拜,但没有水,何谈生殖,又何谈崇拜?生存就这样被建立在了水源之上,3800年前,小河人划着船儿从罗布泊轻轻荡过。
揭开美丽之谜:生活质量高低决定容颜是否美丽
楼兰姑娘与小河公主发现后,人们在惊叹她们的“美艳”的同时,觉得她们的身材很好。而她们如此长久“漂亮”的秘密在何处呢?《史记·匈奴列传》和《汉书·匈奴传》中都说匈奴“自王以下咸食畜肉”,但这现代科学证明这话是不对的,人不吃粮食会死的。考古也证明,不管是月氏人还是塞种人,他们都是会农耕的。这就是她们“美”的第一个秘密:肉与粮食的搭配。除此,还有两方面的重要因素。
1.酒与牛奶的作用
古楼兰一年四季都是风,阳光辐射强烈。楼兰姑娘与小河公主是如何保养的呢?
1988年,有关部门组织的罗布泊文物队伍在部队的配合协助下,经过32天的奋战,在楼兰古城东南意外地发现了两处类似现代的酒窑池,说明当时已经有了酿造葡萄酒的雏形。
经科学鉴定:在葡萄酒中含有有益的天然成分约有250种以上,包括丰富的糖、蛋白质、有机酸、微量元素、无机盐、果酸和各种醇美维生素,这些物质能减低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从而预防和改善动脉硬化。酒中含有的尼克酸能保护皮肤和神经的健康,因而,能起到美容的作用,并且可以治疗贫血,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据史书记载楼兰古国的酿造技术早于法国八百多年,楼兰姑娘缘何漂亮,美丽的奥秘便有了理论根据,这和她们常饮葡萄酒有着很大的关系。
另外一样东西即是牛奶。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牛奶具有生津止渴、滋润肠道、清热通便、补虚健脾等功效。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他命与矿物质,具有天然保湿效果,易被皮肤所吸收,能防止肌肤干燥,并可修补干纹,牛奶有洁肤、柔肤及漂白作用。
以畜牧为主的楼兰姑娘与小河公主的生活里当然不可能缺少牛奶。而牛奶同时还有催眠的作用。吃得好、睡得香,当然漂亮。这不是“天书”。新疆博物馆馆藏的小河公主,出土时脸上和脖子等处糊着一层东西,当时人们没做研究,但大约在2014年前后,人们发现它是奶酪。而它对小河公主在长达3800年的完好保存,也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与“美化”作用。这项考古成果被发表在了当年的《考古科学杂志》上。
2.生活环境与陪葬品
小河墓地的丧葬形式是船棺,外面用牛皮紧紧包裹,下面深埋沙子里,因此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真空状态即是表示环境没有受到污染,而很多船棺是没有底儿的。这样一来,楼兰姑娘与小河公主便直接接触到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干燥“地气”,沙漠很快吸收了身体的水分,才使她们有了“千年不坏之身”。这也许会给我们活着的人这样一个启示,即生活环境质量的高低,同样可以影响到人的容颜,或者更直接地说是漂亮与否。而相对干燥的生存环境也许更利于生命的久长。
另外是,当年发掘小河墓地时,除了众多墓葬头部的立有胡杨木柱,墓地中的棺材也分男女,墓地中布满了生殖器,其中的四位女性尸体旁边还有着一样特殊的陪葬品——木头制作而成的男子的生殖器。小河公主的墓地里也有这种特殊的陪葬品。这一点,我们不多说了,作为成人,大家都懂的。(文/路生)
结语:2015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暨考古与历史文化宣传创新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杨益民公布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时说,小河居民用麻黄枝煮汤,或者将麻黄草点燃后吸食,以此达到治病的效果。而在此前,考古人员在罗布泊地区挖掘的数十座墓葬时发现,罗布泊古代居民的墓葬中多有陪葬麻黄枝的现象,“有的放在身上,有的塞进肚子里。”杨益民说,为了弄清楚这些麻黄草的用途,他采集了小河墓地、古墓沟墓地的多具干尸头发,对其处理后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干尸的头发中均含有麻黄碱等物质。由此,人们断定小河公主的职业可能是巫师。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欢迎关注作者更多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