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和古代的这四大发明也是密不可分的。四大发明也是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的,大家都知道四大发明里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下面祥安阁就为你详细介绍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文章。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哪些?
指南针
指南针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前身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广泛应用于航海、野外探险等领域。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利用磁铁造成了一种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这样的设计是古人认真观察了许多自然界有关磁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完成的。
司南的出现是人们对磁体指极性认识的实际应用。司南由青铜盘和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青铜盘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于盘中心圆面上,静止时,勺尾指向为南。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象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它为“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但司南也有许多缺陷,天然磁体不易找到,在加工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这可能是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指南鱼, 公元九六零年,宋太祖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北宋时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的科学技术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宋朝时候,我国在指南针的制造方面,跟造纸法和印刷术一样,也有很大的发展。
大约在北宋初年,我国又创制了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鱼。我国人民发明用人造磁铁做指南鱼,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说明我国人民在九百多年前就已具有相当丰富的磁铁知识了。
使用指南鱼,比使用司南要方便,它不需要再做一个光滑的铜盘,只要有一碗水就可以了。盛水的碗即使放得不平,也不会影响指南的作用,因为碗里的水面是平的。而且,由于液体的摩擦力比固体小,转动起来比较灵活,所以它比司南更灵敏,更准确。
指南龟也是用木头刻成的,放磁铁的办法和木头指南鱼一样,插在尾部。指南龟不放在水里,人们在它的肚子下面挖一个洞,把它装在光滑的竹钉上面,使它便于自由转动,它尾部的那根针,也会自动指向南方。
这种木头指南鱼和指南龟,很可能是一些懂得方术的方士创造的,做成以后只是用来变戏法。所以《事林广记》的作者,把它们当作《神仙幻术》了。
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阳长期逗留过,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他博涉经史百家学术,通达道经佛典,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攻理论,收集方药、针炙等内容,编著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被后世尊为"药王"。他不仅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炼丹家,自号"孙真人"。他是总结以前炼丹家经验基础上收集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炼丹家的配方,最后提出硫磺伏火法这种较为管用的配方。总之,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和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代炼丹家制药时,逐渐发现硫黄(S)、 焰硝(KN□)和木炭(C)的混合物有燃烧和爆炸能力。因为是用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自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三国时有个聪明的技师马钧,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人们利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炮。后来人们将球状火药包扎在箭杆头附近,点着引线以以后,用弓箭将火药射出去烧伤敌人。还有把火药、毒药,再加上一些沥清、桐油等,捣在一起做成毒球,点着以后,用弓箭射出,杀伤敌人是后来的“万人敌”。
到了宋朝,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以后又发明了火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枪炮的老祖宗。
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超过了其它的文明。公元八世纪左右,阿拉伯人才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缣帛上写字时,便于书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
造纸术的发明人为东汉时代的宦官蔡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今天,造纸术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人类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材料造出不同材质、不同用途的纸张。
蔡伦(62~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章帝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掌管宫廷手工作坊。和帝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安帝元初元年(114)封龙亭侯。安帝建光元年(121)去世,葬在封地。《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造纸之前,书写记事的纸实际上是丝织物(缣帛),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经过挫、捣、抄、烘等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制造植物纤维纸,一种至今大致结构没有改变的良纸,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纸。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受到和帝赞誉。造纸术于是广为天下所知,蔡伦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105年则被普遍认为造纸术的发明年代。
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印刷术
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在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刻好一个个的单字,放在火上烧硬,变成陶活字。平时将这些陶活字装入纸袋,按照字音韵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其次,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陶活字,排在一块铁版上,字下放一层脂蜡和纸灰,放到火上烘烤,脂腊熔化后,再用另一块铁版在上面压一压,使字面平整,待铁版冷却,_所排的字就固定在铁版上,这就是排版。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施墨印刷。印刷完毕,将铁版重新放到火上烧,脂蜡一化,便可将活字拣出来,再放回纸袋中,排到木格里,以备再用。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在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刻好一个个的单字,放在火上烧硬,变成陶活字。平时将这些陶活字装入纸袋,按照字音韵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其次,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陶活字,排在一块铁版上,字下放一层脂蜡和纸灰,放到火上烘烤,脂腊熔化后,再用另一块铁版在上面压一压,使字面平整,待铁版冷却,_所排的字就固定在铁版上,这就是排版。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施墨印刷。印刷完毕,将铁版重新放到火上烧,脂蜡一化,便可将活字拣出来,再放回纸袋中,排到木格里,以备再用。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在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刻好一个个的单字,放在火上烧硬,变成陶活字。平时将这些陶活字装入纸袋,按照字音韵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其次,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陶活字,排在一块铁版上,字下放一层脂蜡和纸灰,放到火上烘烤,脂腊熔化后,再用另一块铁版在上面压一压,使字面平整,待铁版冷却,_所排的字就固定在铁版上,这就是排版。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施墨印刷。印刷完毕,将铁版重新放到火上烧,脂蜡一化,便可将活字拣出来,再放回纸袋中,排到木格里,以备再用。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年(105)发明造纸术。安帝元初元年(114)封龙亭侯。安帝建光元年(121)去世,葬在封地。《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造纸之前,书写记事的纸实际上是丝织物(缣帛),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经过挫、捣、抄、烘等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制造植物纤维纸,一种至今大致结构没有改变的良纸,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纸。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受到和帝赞誉。造纸术于是广为天下所知,蔡伦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105年则被普遍认为造纸术的发明年代。 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印刷术 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在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刻好一个个的单字,放在火上烧硬,变成陶活字。平时将这些陶活字装入纸袋,按照字音韵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其次,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陶活字,排在一块铁版上,字下放一层脂蜡和纸灰,放到火上烘烤,脂腊熔化后,再用另一块铁版在上面压一压,使字面平整,待铁版冷却,_所排的字就固定在铁版上,这就是排版。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施墨印刷。印刷完毕,将铁版重新放到火上烧,脂蜡一化,便可将活字拣出来,再放回纸袋中,排到木格里,以备再用。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缣帛上写字时,便于书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 造纸术的发明人为东汉时代的宦官蔡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今天,造纸术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人类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材料造出不同材质、不同用途的纸张。 蔡伦(62~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章帝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掌管宫廷手工作坊。和帝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安帝元初元年(114)封龙亭侯。安帝建光元年(121)去世,葬在封地。《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造纸之前,书写记事的纸实际上是丝织物(缣帛),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经过挫、捣、抄、烘等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制造植物纤维纸,一种至今大致结构没有改变的良纸,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纸。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受到和帝赞誉。造纸术于是广为天下所知,蔡伦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105年则被普遍认为造纸术的发明年代。 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印刷术 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在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刻好一个个的单字,放在火上烧硬,变成陶活字。平时将这些陶活字装入纸袋,按照字音韵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其次,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陶活字,排在一块铁版上,字下放一层脂蜡和纸灰,放到火上烘烤,脂腊熔化后,再用另一块铁版在上面压一压,使字面平整,待铁版冷却,_所排的字就固定在铁版上,这就是排版。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施墨印刷。印刷完毕,将铁版重新放到火上烧,脂蜡一化,便可将活字拣出来,再放回纸袋中,排到木格里,以备再用。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它为“司南”,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但司南也有许多缺陷,天然磁体不易找到,在加工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这可能是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指南鱼, 公元九六零年,宋太祖建立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北宋时候,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我国的科学技术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宋朝时候,我国在指南针的制造方面,跟造纸法和印刷术一样,也有很大的发展。 大约在北宋初年,我国又创制了一种指南工具——指南鱼。我国人民发明用人造磁铁做指南鱼,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说明我国人民在九百多年前就已具有相当丰富的磁铁知识了。 使用指南鱼,比使用司南要方便,它不需要再做一个光滑的铜盘,只要有一碗水就可以了。盛水的碗即使放得不平,也不会影响指南的作用,因为碗里的水面是平的。而且,由于液体的摩擦力比固体小,转动起来比较灵活,所以它比司南更灵敏,更准确。 指南龟也是用木头刻成的,放磁铁的办法和木头指南鱼一样,插在尾部。指南龟不放在水里,人们在它的肚子下面挖一个洞,把它装在光滑的竹钉上面,使它便于自由转动,它尾部的那根针,也会自动指向南方。 这种木头指南鱼和指南龟,很可能是一些懂得方术的方士创造的,做成以后只是用来变戏法。所以《事林广记》的作者,把它们当作《神仙幻术》了。 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阳长期逗留过,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他博涉经史百家学术,通达道经佛典,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攻理论,收集方药、针炙等内容,编著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被后世尊为"药王"。他不仅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炼丹家,自号"孙真人"。他是总结以前炼丹家经验基础上收集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炼丹家的配方,最后提出硫磺伏火法这种较为管用的配方。总之,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和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代炼丹家制药时,逐渐发现硫黄(S)、 焰硝(KN□)和木炭(C)的混合物有燃烧和爆炸能力。因为是用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自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三国时有个聪明的技师马钧,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人们利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炮。后来人们将球状火药包扎在箭杆头附近,点着引线以以后,用弓箭将火药射出去烧伤敌人。还有把火药、毒药,再加上一些沥清、桐油等,捣在一起做成毒球,点着以后,用弓箭射出,杀伤敌人是后来的“万人敌”。 到了宋朝,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以后又发明了火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枪炮的老祖宗。 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超过了其它的文明。公元八世纪左右,阿拉伯人才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缣帛上写字时,便于书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 造纸术的发明人为东汉时代的宦官蔡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今天,造纸术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人类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材料造出不同材质、不同用途的纸张。 蔡伦(62~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章帝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掌管宫廷手工作坊。和帝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安帝元初元年(114)封龙亭侯。安帝建光元年(121)去世,葬在封地。《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造纸之前,书写记事的纸实际上是丝织物(缣帛),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经过挫、捣、抄、烘等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制造植物纤维纸,一种至今大致结构没有改变的良纸,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纸。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受到和帝赞誉。造纸术于是广为天下所知,蔡伦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105年则被普遍认为造纸术的发明年代。 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印刷术 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在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刻好一个个的单字,放在火上烧硬,变成陶活字。平时将这些陶活字装入纸袋,按照字音韵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其次,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陶活字,排在一块铁版上,字下放一层脂蜡和纸灰,放到火上烘烤,脂腊熔化后,再用另一块铁版在上面压一压,使字面平整,待铁版冷却,_所排的字就固定在铁版上,这就是排版。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施墨印刷。印刷完毕,将铁版重新放到火上烧,脂蜡一化,便可将活字拣出来,再放回纸袋中,排到木格里,以备再用。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们当作《神仙幻术》了。 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葛洪等,都曾在洛阳长期逗留过,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生活在隋代和唐代早期,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他博涉经史百家学术,通达道经佛典,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攻理论,收集方药、针炙等内容,编著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被后世尊为"药王"。他不仅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炼丹家,自号"孙真人"。他是总结以前炼丹家经验基础上收集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炼丹家的配方,最后提出硫磺伏火法这种较为管用的配方。总之,火药的发明与传播,和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代炼丹家制药时,逐渐发现硫黄(S)、 焰硝(KN□)和木炭(C)的混合物有燃烧和爆炸能力。因为是用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自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三国时有个聪明的技师马钧,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人们利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炮。后来人们将球状火药包扎在箭杆头附近,点着引线以以后,用弓箭将火药射出去烧伤敌人。还有把火药、毒药,再加上一些沥清、桐油等,捣在一起做成毒球,点着以后,用弓箭射出,杀伤敌人是后来的“万人敌”。 到了宋朝,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以后又发明了火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枪炮的老祖宗。 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超过了其它的文明。公元八世纪左右,阿拉伯人才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缣帛上写字时,便于书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 造纸术的发明人为东汉时代的宦官蔡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今天,造纸术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人类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材料造出不同材质、不同用途的纸张。 蔡伦(62~121),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章帝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掌管宫廷手工作坊。和帝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安帝元初元年(114)封龙亭侯。安帝建光元年(121)去世,葬在封地。《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造纸之前,书写记事的纸实际上是丝织物(缣帛),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经过挫、捣、抄、烘等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制造植物纤维纸,一种至今大致结构没有改变的良纸,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纸。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受到和帝赞誉。造纸术于是广为天下所知,蔡伦造的纸被称为“蔡侯纸”;105年则被普遍认为造纸术的发明年代。 自从有了纸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 印刷术 顾名思义,印刷术的“印”字,本身就含有印章和印刷两种意思;“刷”字,是拓碑施墨这道工序的名称。从印刷术的命名中已经透露出它跟印章、拓碑的血缘关系。印章和拓碑是活字印刷术的两个渊源。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油烟、松烟两种墨。纸和墨的发明为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秦汉以来出现的印章和拓碑等复制文字、图画的方法又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技术条件。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北宋仁宗庆历元年至八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间,一位名叫毕升的普通劳动者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要在胶泥制成的小方块上刻好一个个的单字,放在火上烧硬,变成陶活字。平时将这些陶活字装入纸袋,按照字音韵母的次序排列在木格里。其次,依照稿本拣出所需要的陶活字,排在一块铁版上,字下放一层脂蜡和纸灰,放到火上烘烤,脂腊熔化后,再用另一块铁版在上面压一压,使字面平整,待铁版冷却,_所排的字就固定在铁版上,这就是排版。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施墨印刷。印刷完毕,将铁版重新放到火上烧,脂蜡一化,便可将活字拣出来,再放回纸袋中,排到木格里,以备再用。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