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日本漫画家汐街可奈的一组漫画在推特上引发热议。画面里,一个小人颓丧着身子,站在地铁等候区,摆出几欲跃下的姿势,旁白写着“只要我现在踏出一步,明天就不必去公司了”。噗咻,列车从TA身边呼啸着停下,待在车内坐定,TA才恍然为自己刚才的冲动而感到后怕。
来自推特截图。
这是汐街可奈的亲身经历。据她后来的自述,当时,她就职于一家广告制作公司,每个月大约加班90-100小时。哪怕身体时常感到不适,加班加点仍然被当做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直到那次险些丧命的经历,她才最终下定决心辞去这份“血汗工厂”的工作。
也是在2016年,日本电通职员高桥茉莉(24岁)过劳自杀事件宣判最终结果。经过近一年的调查,法院判定高桥自杀实为过劳致死,日本电通广告公司负主要责任。据厚生劳动省调查,高桥曾在一个月内加班130小时,远超电通员工协议规定的“70小时上限”。这也成为日本第一起官方认定的“过劳自杀”案例。
日本“电通过劳自杀案”。
有感于高桥茉莉的离世与自己的经历,汐街可奈最终提起画笔,画下了这组被全网疯传的漫画。这就是《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一书的由来。
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国内,过劳死事件也并不令人陌生。哪怕是这几个月,我们就先后目睹了拼多多23岁员工过劳猝死、饿了么骑手送单途中猝死等事件。再往前一点,有明星高以翔的猝死事件,还有更多未被曝光的角落。
在“自发性过劳”成为常态的今天,调侃“累丑”并不能让我们正视过劳的严重后果。正如汐街可奈所言,从“还撑得住”到“不行了”的界限往往是模糊的,尤其是当我们习惯了努力工作的职场道德宣言,更容易陷入“过劳而不自知”的危险境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整合了汐街可奈的这部漫画书。在这本书中,她以自身经历为蓝本,并结合了日本精神科医生结城裕关于过劳信号的解读。在当下的职场环境中,“过劳”已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停下来看看她的故事,也许会有新的启发。
原作者 | [日]汐街可奈
整合撰文 | 青青子
《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日]汐街可奈著/[日]结城裕协助执笔,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青豆书坊,2021年1月。
关于“过度努力”的几个误区
但个体是有差异的
可是
“做不到”是因为不够努力吗?
因为喜欢
所以我要不眠不休地努力吗?
“所以”的后果
你想过吗?
来自结城医生的问答
Q:大家都说努力很重要,请问我该努力到什么地步?
A:关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这么回答:假如你是上班族,“请别努力到每月平均加班时数超过80个小时的地步”。因为长期加班超过80个小时,会提升过劳死的风险。
人类有个体差异,在每个职场承受的压力也各不相同。换句话说,不能光凭“工时”来判断是“过度努力”还是“尚可努力”。
我想,“我该努力到什么地步?”这个问题想问的并不是具体的工时,而是来自“我继续勉强自己努力下去没问题吗?”的不安。
工作上感到不安的时候,请重新审视以下两点:①“努力是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②“努力的成果是否显而易见?”如果现在的工作不符合这两点,最好先改变行动,掌握工作的自主选择权。或许你会这么想:“说得倒简单,工作又不是说换就换,我的工作也没有让我选择的余地。每天在做的事,除了复印还是复印。”
不过,即使在这种状况之下,“试着挑战五秒内复印完一张资料!”“尽可能把资料装订得整整齐齐。”诸如此类,也可以试试“自行发挥创意,改变平时的做法”。这也是一种“掌握工作的自主选择权”的方法。
就算是从事“自己选择的工作”,也要注意“别过度勉强自己”与“确实了解自己能够努力到什么地步”。衡量自己能够努力的范围,并将工作切换为“自己选择的工作”,发挥创意,在工作中寻求乐趣,就是最好的方法。
如何退出“过劳竞赛”?
拒绝参加“不幸”比赛
从“我做起”
第一
“别看”
试试
“做你自己的王”
第二
“别逞强”
求助
才是解决之道
来自结城医生的问答
Q:该在什么阶段去身心内科或精神科诊所就诊?
A:答案很简单。就是“困扰的时候”。一旦有碍于日常生活,就该尽早就诊。说归说,或许也有人“不知道自己是否困扰”,所以我们就在此列出具体的标准吧!
①失眠
钻进被窝过了一小时还是睡不着的状态若是持续一周以上,就要多加注意了。
②食欲不振
喜欢的食物摆在眼前却依然不想吃,或是吃任何东西都不觉得好吃,就要多加注意了。
③不想工作
一到上班日早上就忧郁不已,甚至出现反胃症状的话,就很有可能是抑郁症。
④无法从喜爱的事物或嗜好中感受到乐趣
如果开始觉得从前热爱的事物变得很麻烦或不再有趣,就要多加注意了。
⑤萌生寻死念头的次数变多
走到阳台,“如果从这里跳下去……”看到菜刀,“如果用这个割下去……”这类念头经常闪过脑海。开始萌生这类念头,就是抑郁症的开端。
那些“无法辞职”的理由?
生活不易
总是害怕错过“最好”的这站
你的前方
真的如此狭窄吗?
想想那些无法替代的事吧
再看看你的前方
来自结城医生的问答
Q:为什么濒临崩溃边缘时,就是做不到“与其寻死,不如辞掉工作”?
A:心理学有个知名概念,叫作“习得性无助”,指的是人类或动物长时间承受压力,就不再为了逃离压力而努力的现象。马戏团的大象常被拿来当成例子。马戏团的大象被人用绳子绑住脚踝,系在钉在地面的木桩上。大象的力气很大,大可以把木桩拔出地面,逃之夭夭。但是马戏团的大象却很乖巧,既不挣扎,也不逃脱。
这是为什么?马戏团的大象从小就是被绳子绑住脚踝、系在木桩上长大的,而小象的力量当然拔不起木桩。换句话说,由于小时候被灌输了“反抗只是白费工夫”的观念,纵使已经长大,可以轻易拔起木桩逃脱,在自小习得的“白费工夫”无助感影响之下,它也完全没有逃走的念头。
这样的状况也适用于人类。世界其实是很宽广的。人生有许多选项。不过,正如被系在木桩上的大象放弃拔桩逃走一般,人类持续承受过度的压力,便会看不见逃走的选项。
另一种情形是虽然看得见选项,却无法果断“辞职”。倾听那些无法果断“辞职”的人的说法,最大的理由之一就是“难以想象辞职之后的生活”。
即使果断“辞职”,选择了新环境,新环境也不见得会比旧环境好。正因为未来具备了这样的不安,所以令人难以果断“辞职”。如此这般,虽然心中存在“辞职”选项,却因为不安而无法下定决心的人可能会被过度的压力越逼越紧,最后甚至忘记还有别的选项,认定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只能一了百了”。
如果实在提不起勇气“辞职”,“先休息一阵子”也是一种选项。除此之外,也可以前往精神科诊所接受抑郁症检测或心理咨询。
无论如何,不妨趁着还看得见“休息”与“辞职”的选项时采取行动吧!
本文整合自《虽然痛苦到崩溃,却无法辞职的理由》,经出版社授权使用。图片间衔接文字为编者所加。
整合:青青子
编辑:青青子 罗东
导语部分校对:付春愔
来源:新京报
本文重点讲:恋爱物语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