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一个久违的类型重出江湖——歌舞片。
张一白的《燃野少年的天空》。
再老的一点,你可能会想到《高兴》。
但华语歌舞片里,永远绕不过去的一部,还是它。
想要探索前路。
却成为最后的巅峰:
如果·爱
陈可辛导演北上后第一部电影。
却成为他最后一部爱情电影。
回顾整个华语电影的二十年来路。
《如果·爱》身上留下的脚印,又早已踏出了歌舞类型的范畴:
香港电影人的北上,合拍片的浪潮,崛起于合拍巨制的大陆女演员们……
记得去年,《如果爱》又火了一次。
源于一段老视频被网友扒出:
一段拍摄间隙时的花絮。
金城武用烟,给周迅点烟花。
拿着烟花的周迅,在结冰的河面手舞足蹈,开心得像个小女孩,眼里仿佛有星星。
十六年过去。
连当时的过期糖,都比现在的好嗑。
关于《如果·爱》,可以聊的太多。
戏里戏外。
它是一曲注解“逝去”,最美丽动人的歌谣。
01
戏里
孙纳(周迅 饰)与林见东(金城武 饰)的故事,始于1995年的冬天。
一个,是只身来北京漂泊的乡下姑娘。
做着出人头地,成为大明星的美梦,过着挨饿受冻、无家可归的日子。
一个,是来到北京学习导演的香港小伙。
原本一腔壮志,却不得不面对没有天分,被迫退学的现实。
两个人,相识于最落魄的岁月。
林见东坐在公交车上,正准备回学校退学。
孙纳穿着一身红色的棉袄,一路追逐着公交车,叫着他的名字。
△ 根据他们坐的951路车,网友推理他们是住在酒仙桥一带
到站他要下车,可孙纳紧紧挽住他的胳膊,将他留在了北京。
北京大雪纷飞的寒冷冬季,老旧的工厂地下室。
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互相取暖。
孙纳和林见东蹬着三轮车,她嘴里唱着那首齐秦的《外面的世界》。
在很久很久以前
你拥有我 我拥有你
在很久很久以前
你离开我 去远空翱翔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这一幕,让Sir想起陈可辛的《甜蜜蜜》。
异乡香港的街头,李翘坐在黎小军的自行车后座,“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如果只看爱情故事,《如果·爱》和《甜蜜蜜》有一个何其相似的伊始。
都是出身小小的地方,到大大的世界里去漂泊。
只是,香港换成了北京。
如果《甜蜜蜜》里,张曼玉扮演的李翘,坚韧而现实。
那么《如果·爱》里,周迅的孙纳,则是一个加强版的李翘。
她永远打不死。
她总是择利而为。
为了自己的目标,一次又一次抛弃相依为命的林见东。
一个寒冷的早晨,她留下一捆钱和一盒录音带,头也不回地永远离开。
录音带里她对林见东说:
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2005年,两人分别十年后,终于重逢。
此时,他们都已从曾经的沦落人,成为风光无限的大明星。
这十年。
孙纳不断寻找导演依傍,最后遇到聂文(张学友 饰),成为他的伴侣,和每一部戏的专属女主。
林见东落魄回到香港,不是做导演的料,却凭借一副好皮囊,意外成了当红演员。
他们那段过去,已经被掩藏在皑皑大雪里,无人知晓。
一部歌舞电影,《毋忘我》。
二人被选定为男女主,导演聂文亲自出演男二。
开机新闻发布会上,三人鼎立而坐。
林见东越过聂文,想要从孙纳的眼里,找到他们那段曾经的剪影。
她却一眼也不看他。
面对媒体,她微笑得体,游刃有余。
“我不认识他。”
戏中孙纳饰演的马戏团女郎,失去了回忆,忘记了林见东饰演的旧情人。
他们相见了。
但是否还能相认,重归于好?
你发现了。
陈可辛设计了一个戏中戏。
用绚丽的歌舞,充满艺术探索的镜头剪辑与叙事结构。
电影里的回忆、现实、以及戏中戏,开始交错纵横。
02
戏外
现在来看,不管是戏里还是戏外,《如果·爱》都是先锋的。
它是一场时代浪潮中的先行者。
2003年,香港与内地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开启了两地的合拍片时代。
陈可辛,是最先一批北上的香港导演。
他用这部《如果爱》,叩响了内地电影市场的大门。
在《如果·爱》里,孙纳与林见东的再度相遇,就源于两地电影合作大潮的时代背景。
香港电影业持续衰落,资本北上,人才北上。
曾志伟客串的,就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制作人。
他来大陆投资聂文,让他拍歌舞片,拍爱情片,用香港演员。
2005年,内地的商业电影才刚刚起步。
不少类型都是都是未知的,需要探索开拓的领域,那时候的中国电影人们,都格外敢于突破。
陈可辛,要用《如果·爱》填补国产歌舞片的空白。
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什么华语商业大片只能是动作和武侠?
于是,他大胆选择了歌舞。
如今来看,《如果·爱》的阵容实在梦幻。
当时内地最红的四小花旦之一周迅,红遍亚洲的男神金城武,香港歌神张学友,还有因为《大长今》爆火的韩国演员池珍熙。
联手亚洲,放眼世界。
豪华阵容背后,是交融的初期,电影人们体现出的宽广的国际视野。
《如果·爱》是商业的,同时又饱含着陈可辛的艺术野心。
歌舞片难拍。
不管是对导演的调度,演员的歌舞表演,剪辑的节奏……都是巨大的考验。
好莱坞歌舞片有着成熟的类型工业基础,许多优秀的歌舞片导演,还都有过百老汇经历。
比如执导《雨中曲》的吉恩·凯利,执导《芝加哥》的罗伯特·马歇尔。
令人佩服的是。
第一次在中国拍歌舞的陈可辛,完成得竟然很漂亮。
巧妙的叙事设计。
一些现在看来都非常惊艳的视听语言。
在那一届的金马金像奖上,《如果·爱》成为大热门。
它让陈可辛拿到了金马奖最佳导演,也让周迅一次获得了金马和金像两个影后。
当年,陈可辛谈到为什么用周迅。
周迅让我想起《甜蜜蜜》里的张曼玉。张曼玉是那种没有被文化地域限制的演员,你需要她在哪儿,她就可以在哪儿。她可以在巴黎,可以在纽约,可以在伦敦。我发现内地具备这样特质的演员特别少,有的演员演古装戏很漂亮,你一旦让她演时装戏那味道就不对了。周迅未必是最好的演员,可她身上具备张曼玉这种特质。
巧合的是。
戏里的孙纳与戏外周迅的某些人生轨迹,竟也有着相似的重叠。
当年的四小花旦里,与章子怡的大导开路,赵薇的一夕爆红不同。
周迅和孙纳一样。
没上过电影学院,当年怀揣着梦想,成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
《如果·爱》里,孙纳曾经在三里屯的酒吧表演歌舞。
这经历,和周迅简直一模一样。
最初周迅也在北京西坝河驻场,唱三首大概赚150。
最豪华的阵容,最合适的人选,只为了给“首部华语歌舞片”打响头炮。
但效果,却有些尴尬。
8000万的成本,仅在内地收获3000万票房。
《如果·爱》或许用一腔热情,证明了中国真的不是适合歌舞片生根的土壤。
陈可辛的歌舞片计划就此打住。
也对爱情片封了笔。
它像是一场凄美至极的告别。
只是当时,我们都把它看成了“平平无奇”。
03
逝去
陈可辛曾说,《如果·爱》是他对爱情表达得最彻底的作品,是他的自豪之作。
多年以后再看,才发现他早已在片中,写下了自己封笔的宣言。
那是在电影一开始,张学友和曾志伟对戏中戏《毋忘我》的讨论。
一段看上去喜剧式的闲笔,特别容易被忽略。
小雨应该不是真的爱张扬
张扬回来找小雨也不是因为爱她
班主跟小雨也谈不上什么爱情
曾志伟扮演的人制片人听完很急,逼着他改剧本,必须让这三个人是真的相爱。
观众都爱看爱情片
聂文撂下一句:
爱情片有什么好拍的
什么意思?
那种观众都爱看的美好爱情故事,陈可辛拍腻了。
其实最擅长拍爱情片的陈可辛,本质却是最怀疑爱情的:
其实到了一定的年龄你就会发现,爱情是没有那么理想化的,爱情是承受不起时间的,碰到利益的时候它一定会输,这就是《如果·爱》的命题。
但也正是因为他怀疑爱情,所以他才能拍出爱情里那些最真实的,我们不愿面对的遗憾和不伟大。
聂文口中,《毋忘我》里或许没有爱情的小雨、张扬和班主。
对应到扮演他们的孙纳、林见东和聂文身上。
你会发现,陈可辛丢给观众的那些暧昧的命题。
孙纳是真的爱林见东吗?
那种漂泊异乡落魄之时的相拥取暖,是各取所需,还是爱情呢?
这份“爱”,在利益,在梦想,在个人的欲望面前。
孙纳一次次抛开,再选择性遗忘。
它经不起考验。
这十年,林见东对于孙纳念念不忘。
是他太爱吗?一直爱吗?
或者,只是因为他放不下,不甘心?
所以,他拼命把孙纳拉回过去,并且让她也尝试被抛弃的滋味。
至于孙纳和聂文之间,或许更难以称得上是真爱。
如同聂文自己说的:
“那时候,你需要个导演,我需要一个伴侣。”
“在一起这么多年,大家都要多了。”
《如果·爱》的英文片名,是perhaps love。
Perhaps,表示或许,不确定。
三人之间或许是爱,也或许不是。
早在《甜蜜蜜》里,陈可辛就有类似的思考。
他说:李翘和黎小军之间,其实有的只是缘分。
最后那场十年后,两人在美国的重逢,无疑是一个理想化的糖衣。
那时候,有对于市场和观众意愿的考量。
多年后陈可辛再提起那一幕,他坦言再有一次机会,不会让他们重逢。
甚至在他心里,他们就算重逢了,也不一定会在一起:
黎明和张曼玉兜兜转转多年,没在一起总有原因,不是电影里的很多障碍。真的能在一起,早就在一起了。但观众总希望那回头一笑,等于他们在一起,其实他们说不定喝杯咖啡就走了。
所以你看到,在《如果·爱》里。
最后,没有谁和谁在一起,都成了孤身一人。
陈可辛或许残忍。
他坚信,最爱你的人永远是自己。
但你却总是会从他那些名为“如果”的爱情里,看到最动人的,真情的部分。
这份真情,是《甜蜜蜜》里,李翘对黎小军说的:我想每天睁开眼都看到你。
是《如果·爱》里,孙纳在外面的世界被撞得头破血流后,和林见东在结冰的河面紧紧相拥。
是聂文忘记了自己最初想要拍的那个,最简单的爱情故事,但孙纳一直替他记得。
这份真情或许会在现实面前节节溃败。
也或许转瞬即逝。
但真情之所以珍贵动人,正是因为它脆弱地挣扎在龃龉里。
多年以后。
陈可辛的妻子吴君如,在节目上与周迅对谈。
说陈可辛曾对她说,是周迅给了孙纳他设想之外的生命。
那个陈可辛跟我说
明明叫周迅
演一个坏一点的女人
但是
又变成另外一个化学作用
陈可辛最开始觉得,孙纳应该是一个特别冷酷绝情的女人。
周迅却演出了一种绝情与深情拉扯的悲凉和宿命感。
她把孙纳仅存的那一点真情,演得格外伟大。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周迅那设想之外的表演,帮助陈可辛完成了对于爱情,最彻底的表达。
陈可辛为什么不再拍爱情了?
也许,是他拍完了。
也许,是爱情没得拍了。
在《如果·爱》之后,是《投名状》《武侠》的新武侠尝试。
再之后是《中国合伙人》《夺冠》等中国当代的共同记忆。
陈可辛的电影,从来不是那种孤芳自赏的电影。
他永远顽固地要追上时代的步伐。
去摸准当下,最大众、最强烈的那条脉搏。
与爱情的分道扬镳,就成为了必然。
“爱情”,曾经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类型。
但你看现在,多久没出现过一部让人争相走进电影院的爱情片了?
华语票房的前十:
民族、国家、科幻、改命……
△ 截自猫眼电影专业版
更加宏大而嘹亮的主题,才能攫取住这代年轻人的注意力。
对爱情的渴望或许没有消失。
只是这种渴望的载体改变了。
它不再是一首荡气回肠、莫测诡谲的长歌。
而是一个个三观无暇的理想模板,是碎片而短暂、一次性的糖。
比起万劫不复地投入一段爱情。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刚尝到甜头的地方就折返,甚至只在爱情的界线外远远地观看。
你想要避免不可预测地撞上痛苦,撞上遗憾。
那事实上,也就取消了爱情。
于是爱情片,逐渐沦为了一种空洞的姿态,成了我们对现实爱情失望和胆怯的遮掩。
放眼虚假的美好里。
真情已无立锥之地。
如今再看《如果·爱》,Sir总是会一直想到“逝去”。
戏里戏外。
十六年过去。
动人的真情已逝。
时代的潮水落尽。
电影最后,选择性遗忘过去的孙纳,找回了自己的记忆。
并答应林见东,永远不忘记1995年的北京。
聂文拍完这部《毋忘我》,经历了离别,却意外想起了那部自己最初想拍的,被遗忘了很久的爱情电影。
那或许也是陈可辛最后的温柔。
当一切都逝去。
还有记忆,还有旧日的歌声,还有留下的电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M就是凶手
本文重点讲:我们恋爱吧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