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爱情风水

为什么总想逃离喜欢你的人?快来测测你的恋爱类型 恋爱故事


这里是「心理话」栏目。我们邀请了具有多年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来解答大家生活中遇到的情绪、情感、家庭关系等问题。

栏目内容首发于丁香医生 App。


提问:如果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了,我不仅不会高兴,还会讨厌对方,甚至厌恶对方。

我是有什么问题吗?

首先来个小测试吧!以下的描述,有多少符合你在恋爱或婚姻中的状态呢?

  • 我分手后心情很快就平静下来,很惊讶自己能够这么快忘记一个人。

  • 看到伴侣伤心的时候,我很难给他情感上的支持。

  • 对我来说,独立比恋情更重要。

  • 我不愿意和伴侣分享内心的感受。

  • 我发现自己很难全身心依靠伴侣。

  • 有时我会冒出一些无名火,让伴侣不知所措。

  • 跟稳定的恋爱相比,我更喜欢不用承担责任的性爱。

  • 当伴侣与我过分亲近的时候,我会不安。

  • 我的伴侣常常希望我更亲近一些,但是我不想那么亲近。

  • 和伴侣分开时,我会想念;在一起时,我却想逃。

  • 我讨厌被人依靠。

  • 如果我发现喜欢的人不喜欢我,而喜欢别人,我感到如释重负。这意味着他不会缠着我不放。

  • 如果我的伴侣表现有些冷淡疏远,我会感觉无动于衷,甚至如释重负。

  • 在如愿以偿地和追慕已久的人在一起之后,我感觉兴味索然。

如果以上的描述让你觉得「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得了」,那你可能属于「回避型依恋」,三种主要的依恋模式之一,在人群中比例大概 10~15%。

为什么总想逃离喜欢我的人?

「回避型依恋」这个命名,源于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基于「依恋理论」,所设计出的「陌生情景实验」。

「依恋理论」基本是在说,我们幼时与主要养育者的互动模式很大程度影响我们之后的亲密关系(以及其他重要方面)。

当安斯沃斯将 18 个月左右的婴儿和他们的母亲分开,婴儿们独自留在一个陌生环境中时,有一类婴儿不像其他婴儿一样哭闹,而母亲回来时也表现得不在意,似乎是在回避与母亲的互动。

但他们并不是真的不在意母亲或者不想互动。

回避型婴儿渴望互动,却不知所措。因为母亲之前没有给到自己温暖的回应,于是他们转而压抑自己的渴望。

回避型的婴儿很可能长成回避型的大人。

他们与养育者的互动模式会在亲密关系中重演,像刚才的小测试中描述的一样。

可这些看似推开恋人的行为,其实来源于不能容忍自己需要依赖他人的想法,因为他人总会让自己失望。

这是渴望爱与被爱,却不知如何去爱的结果。

理智上,回避型大人知道眼前的恋人与幼时不回应自己的爸爸妈妈不是一个人,但仍担心对方都会忽视自己,会轻易的抛下自己。

这些恐惧和逃避,也深深的伤害了他们的恋人,进而引发自责和愧疚。

他们用回避情感交流的方式解决了害怕和失望,却也跟亲密感和联结感渐行渐远。

那,作为回避型恋人的你该怎么办呢?

去依赖他人吧

这真的很可爱

我们的依恋模式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调查发现,每 2 到 3 年,我们的依恋模式可能就会改变。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关系中受的伤也可以在关系中治愈,前提是看到自己无意识的行为模式。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下面列出了 3 个回避型依恋者典型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帮助你更了解自己:

  1. 由开始坚定地说「我觉得对方太粘人了,很烦,可能换个人交往就不烦了」,到意识到「我可能对别人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总逃避当下感情里的矛盾,但其实白月光也会变成饭粒子」。

  2. 由开始坚定地说「我很享受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状态」,到意识到「我不是不想被照顾被重视,而是从没被好好的关怀过,不知道事事有回应是那么温暖」。

  3. 由开始坚定地说「我不喜欢跟别人关系那么近,让对方知道我的一切」,到意识到「如果他/她看到我的无助和害怕,会更珍惜我,而不会鄙夷我的脆弱无能」。

除了了解,更重要的是踏出崭新的一步:承认。

承认自己对亲密感是渴望的,承认会下意识的压抑这种渴望,承认你有时需要依赖他人。

这不仅不可耻,反而可爱的要命。

带着这些自我理解,希望你可以看到如何情感上推开了恋人,并勇敢地向对方坦白,并为对于他们所造成的伤害诚恳道歉。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爱上一个回避型的人,又该怎么跟可爱又可恨的他们相处呢?

答案就在我的主页。

想拥有甜甜的恋爱吗?快点击下方卡片吧~

参考文献

[1] 文中测试改编自阿米尔·莱文所著[读懂恋人心]一书

下期预告

「心理话」是我们新上线的栏目,下一期我们将邀请曹梦琪老师继续和大家分析:

女朋友生气了怎么哄?

快收下这份直男保命指南!

尽请期待,如果你有更多问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策划 犀圆

监制 Murphy

封面图来源 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本文重点讲:恋爱故事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

关于作者: mmq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