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爱情风水

年底了,媒人给你介绍对象,劝你一个字都别信 — 从结婚开始恋爱


作者丨脱落酸

编辑 | 花木蓝


“妈,我真的不想相亲。”

年轻人说起被迫相亲,尤其是被父母的朋友介绍相亲,总是一肚子苦水:

月薪三千吹成不到一万,待业在家准备考公务员说成是公务员;

在大城市打工的月光族叫有上进心,在本地工作开五金铺的叫有钱离家近,水果摊主的儿子被吹成连锁企业少东家;

长得丑等于不会沾花惹草,寡言木讷等于踏实稳重,油嘴滑舌等于聪明灵光。


就算当事人一眼看破,委婉拒绝,最后往往还会落一句埋怨,“你是不是眼光太高了?”

唉,相亲苦,相亲累,相了半天不般配。

为什么找个对象,会这么难啊?

“你男的,她女的,你俩正合适!”

91年的小张家在河北石家庄,每次回家都会被隔壁隔壁的王阿姨催婚。当然不止王阿姨,还有张阿姨,李阿姨都盯着给他找对象,按照村里习俗,不管成不成,介绍对象都有介绍费。

国庆时,小张原本计划去厦门,出发当天却被妈妈勒令回家相亲。

为了应付家人,他胡乱编造了一条择偶标准:“工作必须在北京大厂,学历必须本科以上”。毕竟,村里人能接触到的资源顶天了,就是县城。

没成想,短短半个月,家里就帮他匹配上了。


小张前脚刚回老家,后脚就被王阿姨领着上女方家串门。

“整个过程不要太烦人了…”

小张坦言,人就在隔壁村,倒是不远,但是上门要张罗糖烟酒。更令人无语是,私下一聊发现,女生的学历并不是本科,而王阿姨口中的世界500强,竟然是在大兴富士康做文员(没有说富士康不好的意思)。

当然也不是指责王阿姨故意骗人。

“她其实分不清本科和专科,以为只要上过大学都差不多…”小张深有体会,在老家人的认知坐标体系里,只要不是残疾家庭,不是扶弟魔就算合适对象。

但小张老家亲戚们毕竟还是关心他,不希望他一个人在北京漂泊,相比而言,下面这位小李的故事更令人啼笑皆非——他明明已经有女朋友了,还要被迫相亲。

张阿姨带着女方和女方妈妈从内蒙杀到北京的时候,小李正跟女朋友在出租屋吃牛肉面。


火车不能掉头,小李也抵不过亲妈的恳求,虽然她提的都是无理要求。

哀愁的小李只能先安抚女友,“真不知道这个张阿姨是怎么把人忽悠过来的,我妈也一起来了,我去去就回…”

虽说张阿姨曾屡次三番强调,女方条件很好,父母在县城当官,但小李心里一直惴惴不安:照片都没发,必然有诈。

果不其然,“马上奔30的女生,第一印象,除了高,没有其他优点…”

小李原本的策略是,见个面,吃个饭,加个微信,不喜欢,之后找个理由说不合适就完事了。


但真到了私聊环节,小李还是情不自禁地说了实话:对不起,我已经有女朋友了。

结果自然是鸡飞狗跳。女方当场暴走,女方家长也感觉委屈,不停埋怨介绍人张姨;张姨数落小李妈妈,妈妈再数落小李:这么大人,怎么办事的?

小李哭笑不得。

而在老家人的逻辑里,其他人都是正常行为,反而是小李不懂事。

“谁管你俩合不合适,她只关心能不能把这个生意做成,成了,就是官家人的半个亲家,不成,是你自己的问题…”

就这样,小李凭借一举之力,惹怒了三个女人。但也有好处,经此一役,老家再没有人给小李介绍对象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老李家的孩子虽然长得帅气工作也还行,但智商有问题。


年轻人看脸,老一辈人看钱

如果说,上面这些奇葩相亲,是源于不靠谱的介绍人的话。那么,自家父母介绍起对象来,其实也不是很令人省心。

相亲苦,相亲累,相亲相得想流泪。

前几天豆瓣上有一个吐槽贴。

一女生被相亲对象拉到七人大群里。除了她,这个群里头,剩下的6个女生都是近期跟这个男生相亲过的。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是想群发吧?”,刚开始网友们还想给男生挽尊,可仔细一看内容,说的是你们,于是又纷纷断定,男生绝对是故意,建议她找介绍人说理去。

万万没想到,这女生说,介绍人就是她妈妈,男生是自己客户的孩子,平时跟他爸妈聊天感觉人家素养很高,所以断定儿子应该也不差。


明明是妈妈口中的优秀青年,但见到真人心中却像有一万匹神兽飞奔而过,到底是自己太挑剔,还是爸妈太随意?《英国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会告诉你,问题就在于两代人的认知错位,父母和子女择偶,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年轻人还没经过婚姻捶打,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相亲,都希望彼此拥有足够荷尔蒙和耐心,找对象时,更讲究感觉和眼缘。但大人们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更看重条件,在他们眼中,什么共同爱好共同话题,都不如合伙式婚姻来得牢靠。

90后女孩小七,一直被爸妈逼相亲,但他们对小七个人的喜欢完全没有认知,他们只知道你不在体制内,那就要找个有编制的对象,他们只知道你工资不太高,所以一定要找个收入高的,这不,短短一个星期,他们就给小7安排了两场。


一个是身高165的官二代,另一个是比自己大一轮的离异重点大学教授,小7直接跟爸妈摊牌,不太看重条件,要找自己喜欢的,结果却遭到他们阴阳怪气的讽刺。

本来觉得女儿都是父母掌中宝,这种例子绝对是个案,结果一看帖子底下的留言竟然还有更离谱的:

@小6,羡慕小7,我爸妈只要看到对方上了个大专,家里能吃饱饭的,就想把我塞出去。

@小8,我家里也是,只要是男的,就要去见,不答应还会被打压,让我照照镜子,再去挑人…


这个现象很有趣。虽说在父母眼中没房没户口,男生再怎么“潜力股”也不敢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男生收入越高越好。为什么会这样?这其实也是有理论支撑的——相关研究发现,男生收入越高,未来分手或者离婚的几率就更大。

刘美丽的爸妈就是典型案例,自从她妈妈知道闺蜜女儿的男朋友是腾讯员工后,就一直拜托男方给女儿介绍公司同事,但一听到意向的相亲对象家里有10套房,刘美丽的爸爸又立刻回绝了。

“嫁去这样的家庭,我女儿会没有地位的。”

相亲脱单,是一个玄学问题

父母给子女选对象的时候会有不同要求,而子女在各自的择偶标准上也存在着差异。

从理论上看,女生更喜欢找年龄大经济条件好的对象,而男生更关注女生的年龄和颜值。


按照传统的“上迁婚”原则,女性一般要选择比自己高一个阶层的男性为婚姻对象

但到了相亲市场,排除一见钟情,不管男女,都会想找比自身条件好的对象,可问题在于,条件好的异性,Ta的择偶标准也会随之变高。

于是网上有不少人会把相亲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对方自视清高甚至奇葩,确实,这种不对等的期待,在缺乏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很容易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判断,但其实我更想说,比起需求不匹配,单身男女面临的真正困境可能是,连自己都不清楚要找怎么样的人。

举个例子,只要你翻开相亲网的择偶栏,往往都能看到类似下面这样的描述。

希望女生…“使人心安”“热爱生活”“有共同的价值观”…,这种宽泛的标准,乍一看要求很低,而且,具体放到谁身上,似乎都挺合适,但只要一见面,往往就会谈崩。




有句俗话说,没要求才是最大的要求。

这一点上,有相亲需求的人们真的应该向产品经理学习:既要描述清楚自己的需求,还要用最小的沟通成本传达出去。

但与此矛盾的是,各种相亲平台上,往往都是千人一面。平台用来吸睛的关注点无非是“优质青年”“985211”“北大清华国内外顶尖高校”等标签。

在相亲这条高速路上,大家达成的默契,更多是先谈条件再聊感情。大多数初次见面,都像谈生意,免不了互相猜忌与防备。而相应的,恋人们追求的至高无上的爱情,就可能失去了它萌发怦然心动瞬间的土壤。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人?这更像是一个哲学命题。

“九〇后”代表作家周婉京是这样解释的——

“相亲的女人,像是永远在找寻一个跟她匹配的对象,但这个所谓的理想的匹配对象永远不存在。这让相亲变成了一个类似‘我是谁?我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


本文重点讲:从结婚开始恋爱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

关于作者: mmq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