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十二生肖

探寻梅州老手艺“烙画”:旧时是皇家贡品,如今走入百姓之家 才高八斗是什么生肖

俗语云:“纸包不住火”,用宣纸和薄如蝉翼的丝绢来进行烙画,可谓天方夜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烙画做到了。在梅州兴宁市罗浮镇浮中村,就藏着一名会烙画的七旬手工艺人。“铁笔生花”是当地人对他烙画的评价。

明清时期,烙画在梅州落地生根,直至上 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烙画多见于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市场的旺盛需求让烙画艺术全面发展,出现了一批手工精湛的民间艺人,烙画作品多次斩获国内外大奖。随着时代的发展,久负盛名的烙画技艺逐渐式微,传承遭遇困境,现今懂得这门手艺的师傅在梅州屈指可数,烙画也成了政府和传承人需要保护传承的非遗项目。

历史悠久的烙画发展路在何方?能否重现昔日盛况?日前,记者走访梅州兴宁市,探寻客家人的烙画世界。

历史

明清传入梅州

手艺多见于家具装饰

左手托着螺丝刀,右手拿着电烙笔,只见烙铁尖与木板轻轻接触,便飘出了缕缕青烟,“嗞嗞”声响,青烟消散,木板上一幅山水轮廓的画卷渐渐显露雏形。临近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兴宁市罗浮镇浮中村的罗旭庆家,见证了当地颇具特色的烙画的创作过程。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其以火为“墨”,金属为画笔,是我国民间珍贵的稀有画种,堪称“中华一绝”。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光绪三年,才被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

据烙画兴宁市级非遗传承人罗旭庆介绍,烙画这门手工技艺全国分布广泛,如河南南阳烙画、江浙烙画、广东烙画都很有名气。宋元时期,随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而流入赣南、闽西,明清时期在梅州生根发展。

罗旭庆家祖辈都以烙画为生,到他手上已有四代传承,与烙画的渊源也是从那段时期开始。

“我曾祖父罗兆球生于清同治五年,年轻时,在罗浮司城‘源记’中打工,店主人刘源是江西人,经常半坐半躺着,以烧红的烟扦代笔,在烟杆或茶托上烙烫作画。曾祖父曾在他的指导帮助下做了一根龙头、龙纹烙画拐杖给自己的父亲。平时曾祖父经常利用休闲时间做烙画,并把烙画运用于人们生活用品上,如床、柜、椅等,后来将烙画这门手工技艺传授给了儿孙。”罗旭庆说。

民国时期,罗旭庆的父亲罗贵荣也以烙画为业,把烙画作为人民生活用具的装饰艺术,在罗浮周边乡村有一定知名度。20世纪60年代,罗旭庆接过父亲的手艺,至今已50多年。

“上世纪80年代,烙画运用于百姓生活用品上风靡一时,罗浮镇周边家家户户的床上基本都能找到烙画的图案,大多出自罗旭庆的手笔。”兴宁市罗浮镇文教体育服务中心主任李炜辉说,如今他家里还保存着带有烙画装饰的床。

“那是烙画手工行当最兴盛的时候,村民们每逢遇到结婚、乔迁等喜事时,新家具需要烙画上寓意繁荣昌盛、幸福美满的图案。”罗旭庆说,有些在外发展的乡贤还会特意让他把床烙画好图案,再运载出去,临近的村民则会请他回家做烙画,住上个两三天。“市场需求大时,一个月回家不到两天,特别是过年时,有时候到年初一才能休息。”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烙画艺术有了长足进步,在梅州政府部门支持下,当地烙画艺人越来越多,并不断继承发扬前人的优秀传统,推陈出新,改进工艺和工具,从而把烙画艺术推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1978年,兴宁政府部门依据当地优秀的艺术人才,开办兴宁县工艺厂,设有烙画车间,师傅有李道祥、郑锦文、黄辉煌等,职工28人。每年有作品上万幅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展销。其中代表性传承人赖柳青,有得意之作《梅兰菊竹》《松竹园》《十二生肖》等在国内外展出获奖。

也是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群众生活改善,文化需求日渐旺盛,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传统家具装饰为主的烙画市场逐渐萎缩,风光无限的兴宁县工艺厂关闭,传统的烙画手工艺人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

如今,罗旭庆成了兴宁屈指可数的烙画手艺人,仍坚守着这个古老行当。

技艺

木纹来点缀 山水烙其中

在罗旭庆家中,记者在墙上看到其挂着的以山水为主题的烙画作品。远看像是水墨画,仔细触摸会发现画面具有凹凸感,画作所用木材的木结、木纹更是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之中,笔触自然,给作品增添了不少亮点。

“不施任何颜料,也不用任何水墨,却可以展现出绘画中丰富的层次与色调,这便是烙画的魅力。”罗旭庆说,烙画也会运用中国画的勾、勒、点等手法,同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一把尺子、一根铅笔、加上螺丝刀和电烙笔,这就是罗旭庆创作烙画时常用的工具。

“烙画不仅要掌握烙画的基本技法,而且要掌握美术的基本方法。”罗旭庆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就跟着父亲下乡,在其引领下,3年时间,罗旭庆便熟练掌握了油画、雕刻等方面的技法。另外,为了提升自己的烙画技巧,年轻时的罗旭庆还四处拜访名家,揣摩不同画种的风格,并从书本中学习烙画的技巧和基本知识。

经过十几年的揣摩,罗旭庆的烙画技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既有国画的风格,又有烙画的特征,尤其擅长于将木板瑕疵与画卷进行完美的结合。这种别具匠心的表现手法和凹凸有致的效果,使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显得更加圆融自然。

“烙画时要注意木纹的艺术处理,根据木板的特性,用增强或减弱纹理两种方法来满足创作需要。”罗旭庆说,木板纹理千变万化,有的似大海波涛,似湖水荡漾,有的似奇峰峻岭,似层层梯田,将木纹藏于画中,如果利用好的话,或能使之形象化,便可化腐朽为神奇。

“事实上,一幅烙画作品的创作过程并非易事。”罗旭庆说,不止要着眼于木纹,对于电烙笔的运用也要熟稔于心。浓淡、轻重、虚实、缓急……都要通过电烙笔来实现,这需要手艺人对温度、速度和力度有着严格的把控。

在创作烙画时,记者看到,罗旭庆一手拿螺丝刀,一手拿电烙笔,靠着螺丝刀托着笔尖,运笔下烙有条不紊。“烙画要做到‘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必须掌握温度与运笔速度,温度越高,速度越慢,画面色调越深,反之则浅。轻、重、缓、急,烙出的效果就不同。”罗旭庆说。

“从构思到完成一幅画作,至少需要10天时间,由于创作时经常要弓身站着,有时忙时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这时也是考验体力和腕力的时候。”罗旭庆说,刚学烙画时,拿着一斤多重的电烙笔让他叫苦不迭,时间长了吃饭筷子都拿不起来。

这么多年下来,因为烙画工作,罗旭庆的颈椎、腰、腿都落下了病根,时常酸痛不已。

所幸付出的辛苦终究没有白费。近年来,罗旭庆的烙画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选取罗浮镇的山山水水、村居民乐为主题,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因而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

“随着名声越来越响亮,罗旭庆的作品传播越来越广,吸引了梅州、珠三角、江西寻乌、香港等地区不少买家前来购买。”李炜辉说,现在罗浮镇的特色古民居世官第就购置了罗旭庆的多幅作品悬挂在厅堂两侧,为这座古老的围龙屋增加了不少看点。

传承

列为兴宁市非遗项目加大传承人培养力度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烙画在装饰的运用上渐渐回温,越来越多人找上门来要罗旭庆制作烙画,这让他激动不已。在这之前,罗旭庆一度想过放弃。

“有一段时间,烙画在梅州地区很低迷,收入不高,我曾打算出外做点其他生意。”罗旭庆说,最艰难的时候是2000年到2010年时,那时为迎合市场需求,烙画也从家具装饰向客厅、书房高雅挂画转变,遗憾的是市场一直没能打开。

烙画的衰落让赖以为生的罗旭庆感到困惑。在他看来,烙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深厚的人文资源,本应有着良好的前景,然而,这朵艺术奇葩在梅州地区却如此低迷,提起烙画,在梅州当地也鲜为人知。

“受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原本不多的烙画创作人员有减无增,市场上的烙画越来越少。”李炜辉认为,另外由于烙画制作难度大,周期时间长,加上以前能适用烙画的原材料缺乏,对作品生产的量来说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量少后在市场上就难以热起来。

烙画的传承发展陷入了困局。“现在靠烙画赚不了钱,对烙画感兴趣的人很少,要掌握烙画这门手工技艺还需要具备基本的美术功底,因此真正肯学的年轻人不多。”罗旭庆说,高门槛、低收入让烙画这门古老行当难以“活”起来。

为了让烙画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得以流传,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经过罗浮镇政府的协商组织,罗旭庆多次举办过作品展、开设培训班,还录制了现场操作烙画光盘,依靠自媒体网站大力宣传烙画手工技艺。同时,收集烙画的发展历史、制作技艺等资料,通过申报认定烙画为非遗项目,加大烙画的传承保护,强化烙画传承人的培养管理。

当地政府鼓励罗旭庆作为传承人设立司城艺苑,并招徒授艺。罗浮中学也曾邀请过他来开办兴趣班,希望这种特色画技可以发扬下去。

“目的是希望引起年轻人的注意,从而找到一些好苗子,传承好这一古老画种的艺术。”李炜辉说。

在今年春节前,73岁的罗旭庆得到了最好的新年礼物,当地的一名学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慕名前来拜师,希望能掌握到这种传统民间手艺的精髓,并让它继续发扬光大。

至目前为止,罗旭庆已经有了5名徒弟,其中以年轻一辈居多。“虽然我的徒弟有的还在读书,大多没有从事烙画这个行业,但是看到有人把这门手工艺传承下去,不会失传,我就看到了希望。”罗旭庆说。

■延伸

烙画的民间传说:

曾为皇家贡品供宫廷御用

古城南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座城里流传着一句话: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据民间传说,南阳城西北30里有座紫山,山上有块大石板,传说当年刘秀因躲避王莽的追杀而睡过,被人们称为“刘秀床”。

相传那时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画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画能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烙画王。

李文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在城内开了个门面,方圆百里人皆知之,知名度颇高。有一天,李文正在紫山边的一棵大树下小憩,忽有一慌不择路的俊秀男童气喘吁吁地朝他跑来,噗通一声,跪在他面前,说有人追杀,求他相助。

这小孩正是年仅十二岁的刘秀,被王莽追赶,李文急中生智,把刘秀扮作讨饭的哑巴,引到一块隐蔽的大石板前,让他睡在上边,躲过了王莽的追杀,临分手时,李文看他可怜,送给他一只精美的烙画葫芦作盘缠,刘秀不胜感激,跪倒便拜,李文急忙扶起他,嘱咐他一路多加小心。

后来,刘秀起兵南阳,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号称光武帝。

原来,刘秀和李文分手后,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但那只烙画葫芦却一直保存完好,舍不得卖掉。此时,身为帝王的刘秀并没有忘记昔日烙画王的救命之恩,差遣心腹携葫芦暗中查访,即宣进京,赐银千两,并把南阳烙画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

从此,南阳烙画便名扬四海。随着时光的流逝,加上朝代的更迭,战乱灾荒,烙画艺术曾几度受到摧残,但“刘秀床”和“烙画王”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链接

创作烙画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画好草图

制作一幅好的烙画必须事先画好草图,做到胸有成竹。

步骤二:选好板材

要注意选择自己所画内容的板材。特别是烫烙人物画时,更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板材。

步骤三:做好木板加工

首先要注意做好板材的防虫、防蛀、防裂处理工作,然后刨光木板,再用沙纸打磨光滑。擦木板时要顺着木纹方向擦,不能横擦和转圈乱擦。

步骤四:把画稿拓在木板上

拓稿力度要轻,着色要浅,画面要干净。

步骤五:烫烙画面

要注意温度与运笔速度的掌握。运笔速度快,画面颜色就浅;速度慢,画面颜色就深。温度越高,速度越慢,画面色调就越深。大幅画面的线面要有回放余地;小幅画的点,速度要慢、温度要低,要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烙烫。烙笔的运用要注意烙笔在棉布上的推拉,动作的轻、重、缓、急,烙出的效果就不同。下笔收笔要轻,运笔要稳。色块两头虚,中间实,运笔中间不要停顿,衔接不露痕迹,注意清理烙笔头上的污垢。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马吉池

【通讯员】黄佑鹏 钟思婷

【本版摄影】赖立清

【作者】 马吉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日报

才高八斗是什么生肖

文章标题繁体:才高八鬥是什麼生肖

才高八斗是什么生肖 【探寻梅州老手艺“烙画”:旧时是皇家贡品,如今走入百姓之家】

文章标题拼音:CaiGaoBaDouShiShenMeShengXiao

关于作者: z607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