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这里是阿东!
我的好朋友香菜,前两天分手了。
我是当晚赶去苏州的,陪她从她那个30平米大的爱巢里往外搬东西。
直到坐上货拉拉,我还感到不真实的滑稽。
“六年多了,就真这么分了?
她瞟我一眼:“那不然呢?继续耗能解决?”
我没再出声。
「 这一杆又没办法进球,
生活一直出差错。」
时间轴拨回到半年前。
当时香菜还在微信上热火朝天和我商量买婚房。隔三差五就会丢个某壳的房源。
她和男友达成了婚前协议,房子首付由公公婆婆出,贷款两个人还。
一次性买两套,老人一套,自己一套,大家尽量靠得近点。
我问具体有多近。
香菜说:
“这我不管,反正已经是让步了,只要大家不住一个屋檐下就行。”
言犹在耳。
没两天,香菜那个极具思辨精神的男友,就大笔一挥。
买了两套门对门的房子。
两人大吵三天三夜无果,一拍两散的想法跃然心头。
说起香菜和男友的情史,还是我亲眼见证的。
六年长跑,没有出轨,没有暴力,也没感情破产。
堪称校园恋爱转正的范本。
可惜在距离修功德圆满,只差临门一脚的关头。
倒在了如此俗气、又无厘头的分歧下:
房。
「 旧规则不理想,
升级版我刚换上。」
像是女巫的诅咒。
生日蛋糕上蜡烛插的越多,爱情越容易腰斩于世俗。
校园时代,我们期盼对方英俊、幽默、身高185、声音好听、手指好看。
聊的是周末的音乐节、漂亮的口红色号和网吧屏幕里的dota开箱。
一男一女,脑袋放空,眼睛带电。
毕业后,我们开始聊租房靠不靠地铁,两年内买房可不可行,买基金股票会不会让生活变好。
男男女女,脑里火花四溅,眼睛平静如水。
热烈纯粹有心无杂念的恋爱,成为了23岁前的限定品。
成年人分手的原因,也从“我觉得你不爱我”的幼稚拌嘴,变成了各式的现实计较:
女方的彩礼多出预算10万块;
男方家里的首付,不足以买近地铁的两居室;
或者其中哪方没有高贵的本地户口。
最关键的一点是:「不能影响工作情绪」。
特别是996的周天。
谁敢占用休息时间吵架,耽误周一打卡。
那果断拜拜,反正下一个更乖。
香菜和我坦白,这不是她第一次想结束。
能凑合到现在,全靠每次在心里罗列男友的学历、家境、和月薪条件。
像项目评估一样,对他进行SWOT分析。
再结合自身招商情况,得出这人是Plan A的结论。
退一万步讲:
“现在分手不像在学校,工作那么忙,去哪儿找下家?”
情绪价值、家庭条件、对方性价比、我的社交可能。
以上种种,严谨而板正。
我们连找对象,都带着社畜做报告的务实。
「 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
日出一到彼此瓦解。」
电影《新恋爱世纪》里,有这样一个桥段。
女友美穗,经常陪比尔去寿司店里吃东西。
有次两人在排队时,因为前途问题发生了争执。
比尔保证:“放心吧,有朝一日我会出人头地。”
美穗指着人群,反问:“这里每个人都这样想,有几个能做到?”
成人总是比小孩更难糊弄,也更难相信浪漫。
或许因为「爱情的开关」多巴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分泌。
功利的成人越来越难以接收到心动的请柬。
成年人的生活里,总是挤满焦虑和压力:
住房、养老、教育、医疗。
现实不能有情饮水饱,每种压力都要用物质基础去消弭。
于是很难再有毫无保留的付出,和不计代价的奔赴。
其实我们不是丧失了纯粹爱的能力。
只是对于这场恋爱对赌,我们都急于自保而已。
「 让摇呀摆呀的心,
赐我理由上阵。」
世故值拉到了Max。
关于爱的主观感受,就自然地沦为了现实的附庸。
高中时,我还能怀着无限憧憬。
在QQ空间里写:“来日方长,我等的人在远方。”
现在却因为害怕流浪街头,吵架都率先向男友低头。
时常觉得遗憾。
其实这不符合我们最初对于恋爱的想象。
大家都是看着海的女儿、一吻定情和还珠格格长大。
喜欢爱丽儿孤注一掷、喜欢湘琴心无旁骛。
也喜欢漱芳斋里的理想主义。
只是长大后,读故事的人要背的不止书包。
房贷和花呗的压力,足够让人变得懦弱胆小。
俗世的爱情,都是拄着清醒和理性走下去的。
但天真和激情,也并没有完全丧失意义。
尤其是将热情交给对的人,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不是总能幸运碰见那个「想和他过完一生」的人。
所以无论在一起、还是下一秒就分开,都要尽全力做得更好。
想想明天会怎样、未来苦不苦。
只考虑当下,只实现心底的愿望。
写在最后。
我曾经看过一个提问:“什么是合格的爱?”
回答是:“刹那的清空。”
清空趋利避害的本能,清空事与愿违的现实。
纯粹的爱,能让人抛下一切顾虑。
即使我明白离开这里,前面还会有很多奇遇。
但站在选择的岔路口,计算过所有得失、利弊后。
你仍拔得头筹。
本文重点讲:恋爱部屋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