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十二生肖

1949年属什么生肖 面目全非是什么生肖

牛年寻“牛” 1949年属什么生肖

来源:陕西日报


素三彩抱十二生肖女立俑。


彩绘陶牛。


郡太守牛符。


五子登科铭带牛座铜镜。


镂空八仙牛角。


三犀铜鼎。


观众在观赏十二生肖兽首人身俑。

牛岁春入户,牛气满乾坤。

牛年里,让我们去博物馆探访牛的踪迹,寻觅历史长河中牛的千姿百态和与牛相关的各种历史文化。

牛,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千百年来,牛一直是人类最亲密、最忠实的伙伴,它以憨厚忠诚、无私奉献的品格受到人们的喜爱。它性情温顺,孔武有力,与人类农耕生活息息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是勤劳善良、吉祥如意和丰收财富的象征。它的身影出现在无数的文学作品、文物古迹中。在中国民间文化和民俗艺术中,能见到各式各样或立体或抽象的牛的形象,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蕴含着中国人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

春节期间,一系列突出牛主题的文化活动在西安博物院拉开帷幕,汉代“秦川牛”、丝路来客“峰牛”、太守专用“牛符”等,这些藏在国宝里的牛元素,在西安博物院的“牛转乾坤 祈福长安——新春生肖文物联展”上一一亮相。

“牛转乾坤 祈福长安——新春生肖文物联展”是西安博物院联袂中国文物报社以及全国40余家文博机构,筹集数百幅文物艺术品图片,结合馆藏牛文物精品,为大众奉献的一场关于牛的文物盛宴。其中馆藏精品牛文物有87件(组),部分精品文物为首次展出。联展同时还引进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收藏的4件牛文物共同展出。整个展览分为4个部分: “生肖故事”讲述了生肖文化的源与流;“牛族本纪”记录了自然世界中种类丰富的牛;“金牛迎春”通过春牛耕春、神牛通灵、牧牛意趣展示出历史上意蕴深厚的牛文化;“吉庆牛俗”抚今追昔,通过牛文物呈现民俗故事中的牛,将牛的坚韧不拔、开拓向前、任劳任怨的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二生肖兽首人身俑:西安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十二生肖兽首人身俑,均着敞领宽袖袍服,双手拱于胸前,姿态有趣可爱。兽首人身式的十二生肖俑从隋代开始就已在南方出现,中原地区出现较晚,唐玄宗开元后期,两京地区才有较多出现。

彩绘陶牛:独体柜中展示的大眼睛的彩绘陶牛来自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体量大、保存较为完整。据讲解员介绍,这种牛是典型的陕西古老而优良的地方品种——秦川牛,因产于八百里秦川而得名。

郡太守牛符:在历史上,虎符较为常见,牛符则较为少见。这件郡太守牛符,自头至尾身体一分为二,口及后腹有穿孔,背上有一行铭文“□郡太守牛符发”7字。这件牛符应是太守这一官职用于发号施令的信物。

青花山水人物牵牛纹盘:清代康熙年间瓷盘,敞口,浅腹斜壁,圈足,盘心绘山水人物画,有人牵牛、有人抚琴、有人挑担,盘沿为锦地开光纹饰。

镂空八仙牛角:巨大牛角两面分别雕有4位神仙形象,镂空雕刻,十分精美。

素三彩抱十二生肖女立俑:西安博物院收藏的明代文物。女俑高髻绿衣,12个女俑每人怀抱一个生肖动物于胸前,妙趣横生。据考古资料显示,至南北朝时期十二生肖俑才在墓葬中有所发现。到了隋唐、宋元时期,十二生肖俑则为多见,其形制分为动物式、兽首人身式和人物式。

五子登科铭带牛座铜镜:牛呈俯卧状,回首看向牛背上方的铜镜,形如犀牛望月。铜镜上有四字铭文“五子登科”,寓意吉祥。

这些或雄壮威武或憨态可掬的牛,带给人们的是乡土乡愁的美好,是沧桑岁月中的历史印记,并让人们从中汲取到勤奋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记者在馆内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这里参观。王梅女士说:“牛年春节带孩子来看牛展,了解牛文化,学习牛勤劳奋进的精神,十分有意义。”

在线下展览的同时,西安博物院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等平台对展览进行介绍,让更多观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西安博物院推出的“牛”转乾坤系列新年文创产品,让观众在参观展览之余有更深入的体验。

在我省其他博物馆,还有许多与牛有关的精美文物,如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镶金牛首玛瑙杯、三彩牛车、宝鸡市岐山县出土的牛尊等,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内的唐代石牛、二牛抬杠农耕画像石等,丰富多彩的牛文化等待着人们的探寻。

本文重点讲:面目全非是什么生肖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

关于作者: mmq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