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复学典礼。
每日黄昏时分,各科老师“摆摊”学生走班答疑。
高考倒计时30天动员大会。
下沉社区期间,丁振卫心系学校为留守教职工采购生活物资。
喜 报
在开发区(汉南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的悉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兄弟学校和全体高三家长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高三教师的艰苦奋战和不懈努力,武汉开发区一中2020年高考再创佳绩!
2020年高考理科最高分667分,600分以上46人。其中理科280人参加考试,一本重点上线197人;文科80人参加考试,一本重点上线51人;音乐、体育、美术、传媒、飞行员等文化和专业双上线82人,全口径一本重点上线预估达330人。特别是高三(12)班团队获得600分以上26人,最高分667分的优异成绩,创造了开发区一中高考单班历史最好成绩。
7月23日高考放榜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的亮眼成绩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这届学生高三9月调考时一本重点上线136人,2020年高考大放异彩,上线人数提升82%,达到248人。在奋力拼搏的一中人心中,这不仅仅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更是一份辉煌的答卷,再续高进优出、增值发展的传奇。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和因疫情打乱的常规教学,一中的教师们周密部署,团结协作,精耕细作,以超常的付出助力并激发孩子们自身潜能,获得增值发展,实现人生跨越。
镜头一
超常规的“四化”模式
谈及2020届高考取得的优异成绩,开发区一中的师生、家长们普遍反映,得益于学校实行超常规的“四化”模式。无论是网课期间,还是复课之后,开发区一中的课表从每一周、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次练习、每一次讲座,具体讲什么学校都有周密科学的部署。
“疫情期间,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自觉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家长监管很难到位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居家学习学校化、网络学习课堂化、课外作业课内化、课程安排动态化。”英语特级教师、高三年级教学负责人李德贤是“四化”模式的核心策划人和执行者。他介绍,在特殊时期,高三年级在丁振卫书记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除了上课时间,从起床到睡觉的一日生活也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早餐、午餐、午休、晚餐、锻炼等事无巨细,让居家学习与在校的作息保持一致。上网课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课堂的学习氛围,缺乏师生、生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为了尽可能像在学校一样,老师们主动、积极地相互学习、借鉴,选用互动性最强的网络平台,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及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提升学习氛围及互动性。
此外,根据高三复习备考不同阶段的特点,学校采取不同的课程安排。由最初的“4+2”模式,到“6+1、6+2”模式,再到“2+2”模式。摸索阶段,4天上课,2天考试(科序和时间与高考同)。二轮复习阶段,6天上课,1天考试(数学、综合),再6天上课,2天考试(科序和时间与高考同)。高考冲刺阶段,采用2天上课,2天考试。让学生逐渐适应高考的节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外作业课内化,学校根据课型的不同特征将原来40分钟的课程延长至60-90分钟,将每一门学科的授课、作业、讲评、答疑辅导“打包”在一起。老师授课30-40分钟,之后随堂布置作业练习。老师批改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实现学科内容及时消化,不再占用课后及其他学科时间。这一招,让缺乏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学生获益匪浅,在老师的带领和监管下,学生不再打乱仗,更愿意认真做题,也更有方向感,同时有利于保障学生有充足的睡眠及锻炼时间。
镜头二
师生强有力的“大后方”
在老师们的交谈中,会不约而同地提及全校师生强有力的“大后方”——党总支书记丁振卫。1月23日起,丁振卫带领学校20名党员下沉社区。疫情之初,一些教职工滞留学校,最基本的生活补给都很难买到。他在社区志愿服务之余参加团购,订购各类生活必需品,一次次将满满一车新鲜的肉蛋蔬菜送到学校。
战疫过程中,丁振卫始终牵挂着学校一千多名学生,尤其是高考进入倒计时关键阶段。正月初二,他就开始筹划,前前后后召开了几十场会议,部署日常工作和教学事宜。他每晚的时间几乎排满,校务工作会、各年级教师大会、质量分析会、班主任会议、高三备课组会议等一场不落。开始,老师们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他鼓励大家经常同屏连线,开启互助进步的新窗口,各备课组共享资源,搭建学科共建新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日常打卡、听课、连麦、抢答、提交作业等,同学们都操作自如,偶尔有问题@老师也能很快得到解答。
疫情期间,丁振卫引导老师们制定“一生一策”教学方案,个性化全程帮助“学困生”。了解到高三(3)班一名学生始终没上网课、家长联系方式又是空号时,他通过社区、派出所多方查询,终于找到了这名学生,完成了疫情期间的师生“接线”。
线上教学,绝对不能让一名学生“掉线”,他想方设法为学生们解决宅家学习中的实际困难,电子教材学习效率不高,他就和教师、家长志愿者们一同统计、分发所有教材,自己开车错峰错时送到各个小区。高三学生在家适应性训练没有高考标准答题卡,他就在学校印制上万份高考专用标准答题卡,和志愿者们变身“快递员”,为学生们一一投递到小区。
复课后,丁振卫更是为师生们做好后勤保障。学校采取住校封闭管理,一日三餐学生食堂里总有他默默陪餐的身影。课余时间他会到教师办公室里走一走,得知临近池塘的语文组蚊虫多,第二天就加装纱门纱窗。数学组男老师多,比较怕热,他给每人添置了一台小风扇。无声的助力让老师们燃起斗志,也为高三复习备考带来满满正能量。
镜头三
唤醒自我的激情“陪跑”
在备考阶段,学校上下团结协作,集思广益。“教学群、家长群、备课组群,每个群里都分享有用的资源和信息。我们就把校外资源利用起来,再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进行重组,量身定制试卷和练习。”语文备课组长夏艳霞介绍,学校老师来自各个地方,拥有各种渠道的资源,但老师们不是拿过来直接用,而是自己先跳进“海洋”里,花大量的时间捕捉筛选组建有效信息,针对学生的薄弱点,一套卷子至少要改三稿。“为的是让学生有限的时间用到做题上,这也是大家的一种激情陪跑。”
每次测验后的讲评也是一场扎实的“硬仗”。夏艳霞拿出最后一次考试的讲评PPT,多达57页。比如第6题题干是怎么问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样的,学生答题有哪些问题,是超出材料范围,是分条交叉重复,是概括不全,还是观点分析不匹配都有案例分析。每一次考试,从每一道小题到作文,每一种答案能得几分,优秀答案展示等等事无巨细。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们除了激情陪跑、以身示范,还会想着法子喂“鸡汤”。夏艳霞让学生收集或创编一些励志的句子,印在练习或试卷上,每次早读、讲评都会让学生读一读。“你所爱的都是凤毛麟角,你怎么能甘于平庸?——高睿嫔”“掌握知识是最便宜、最快捷的上升通道。——邹宛蝶”“逆流而上,百炼成钢。——杨帆”……看到这些接地气的“同学寄语”,或是自己写的被选中,会产生一种荣耀感。提升自己也能鼓舞别人,读多了表达也会有变化,还能作为写作的素材,一举多得。
有个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最初只有80分,但非常喜欢提问,虽然每次提问都非常琐碎,但老师总是耐心地回复,并多次在班上表扬她学习认真,以此激励她不断前进。最终,这个学生高考语文120分,让所有人惊叹。“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夏艳霞说。
文/孙火林 屈万万
本文重点讲:英语励志演讲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