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土间走来的婚嫁习俗,还剩多少? 鸟语花香是什么生肖
大年初二被称为“女婿节”,也就是新婚的夫妻回门的日子。不论现在还是过去,这个习俗是通用的,而因它牵扯的还有乡土之间的婚嫁传统,大多数却跟现在不太一样了。
齐川红 | 文
过去结婚多选冬天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人一生中的大事。但如今一个农村小伙娶房媳妇是非常难的。由于计划生育,加上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导致男多女少。
于是,就出现女孩挑男孩的现象。长得好,个头高,父母能挣钱,没有爷奶累赘,家里有房,县城也得有。看家给女方红包一万零一元,寓意万里挑一,还有四金。结婚的彩礼不少于20万 ,甚至更多。
婚礼越来越排场,好几辆的迎亲车队,西式的婚礼仪式,富丽堂皇、热闹非凡,我不由得想起上世纪以前农村的婚嫁。
那时的婚嫁一般不会选在春季,春季正值青黄不接,人们手头都紧,筹借钱不容易,而且忌讳桃红柳绿的三月,三月桃花女寓意不好。
也不会选夏天,天太热,秋天又太忙碌,最佳时节就是冬天了,虽然风不柔、景不佳、气候不宜人,但这个时候最闲,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筹办婚事。
因为有秋天的收获,向亲朋好友借钱也容易,央人也方便。再者年前娶新人,春节走亲访友拜年也喜庆。
如果打算娶亲,要注意很多细节,比如端午节,中秋节都要给未来丈人送礼,意味着要娶。
女方若有去世的亲人,当年是不愿打发闺女,因为忌讳一年出两个人,而男方若有去世的,却巴不得添新人,叫转红。
娶亲首先要瞧媒人,媒人得了好处自然乐意跑腿,“说书的嘴,媒人的腿”,媒人的嘴巧,腿勤快。
男方日子定下后,由媒人带上礼品和彩礼到女方家“送好。”彩礼事先讲好了,开始难免女方狮子大张口多要一些,男方讨价还价尽可能少给一些。
这时候媒人开始施展才华,在中间说合,无非这家进一步,那家退一步。既然双方已经同意亲事,也不会不给对方面子,一槌定音后媒人照数送来。
送好这天,女方把至亲的亲戚请来,比如出嫁的姑娘 ,还有近门的婶娘。女方还有啥要求不方便说,便由这些亲近的亲戚提出,怎么接,怎么排场,注意什么事项。
娶亲前男方最忙碌
一旦定下日子后,男女双方就忙开了。男方收拾新房,女方置办嫁妆。比如有多少亲戚朋友、待几桌、请厨子、下菜单等事宜。
最忙最喜庆的还是男方,前三天后三天,近门男女都来帮忙了。
养了一年的大肥猪终于排上用场。请来杀猪的把事,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把猪捆好放在支好的木板上,脖子下放一个盛血的盆子,一任猪嚎叫, 一刀下去,血哗哗流下来。
烧水,刮猪毛,吹气,吊起来,开肠破肚,肉卸得一块一块的。心肺、前腿后腿,还有离娘肉,去女方家要用。
不只女方,男方也要准备几床被子,早早就轧了棉花打好了被套。请两个近门近邻针线好的妇女,这样的妇女一定得儿女双全,忌讳寡妇、二婚的,再亲也不行。
妇女们引着被子,说说笑笑,拉杂着,遇见还没娶亲的小伙逗趣:“啥时候也娶个暖脚的,我们也坐坐桌。”
提前请人拿着菜单上街买待客的饮食,买回后,妇女们摘菜;男的给亲戚下帖,借桌子板凳,门上贴婚联,把喜字沿着路贴到村外,让女方客人知道是哪一家。
厨师也开始忙碌了,炸菜、卤肉,院子弥漫着浓浓的热气香气。
婚娶前夕,无论男女方,都要给故去的亲人烧纸,告诉他们孩子要娶(嫁)了。
选定的日子一般是双日子,吉利,“嘴碰的就是好日子”,也有一些细心的人家找算卦的选日子。
如果一个村有两家同时娶亲,要争个早,谁家抢了先,以后日子就胜过人,所以有三更半夜娶亲的,新娘冻得直哆嗦,那时没有暖气空调,便笼起火堆烤着。
接亲婚礼最热闹
最热闹的就是接亲这一天。
听老人说解放前用轿子,解放后用的是牛车,接着用自行车,气派的用拖拉机,当然近的也有步行接亲的,九十年代后就用轿车了, 而且车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气派风光。
这时有成就感的是媒人,娶亲的队伍先在男方吃了饭由媒人带领带上礼品兴高采烈浩浩荡荡向女方开拔。
男方去接亲的有两个女的,她们辈分相同,要么都是媳妇,要么都是姑娘,也有忌讳属相的,选属相相符的去接送。
同去的还有压轿的,打灯笼的,放炮的。
到了女方那,先放一挂炮,告知接亲的来了。来的人都有封子。女方也有两个女的去送,与男方接的互换封子。
接亲的在女方又吃一顿 ,但吃得少吃得快,想赶紧把新娘接走万事大吉。
这时新娘嫂子或者新娘可能会提出额外要求,比如再增添衣服首饰什么的,否则不发人,媒人只好向女方多说好话,又劝男方答应。女方得到满足后才上车。
新娘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的家庭,自然有一些伤感,父母也依依不舍,不由得眼泪丝丝。男方又放一挂炮告别启程回府。
男方早就望眼欲穿等着新人到来,远远望见婚车,雀跃欢呼。
鞭炮放起,开始拜堂。
千百年来,只有拜了堂才算合法夫妻,似乎胜过红红的结婚证。我远门一个叔因为不满意娶来的媳妇,打算躲出去不拜天地,被兄弟们强行按头拜堂。
半晌时,抬嫁妆的到来,因为是“出力的”,他们并不客套,盼着封子,封子到手,当即拆开,被安置后问主家要烟要茶要扑克,十点半,斗地主,炸金花,不惜把封子压上。
临近中午的时候,“送亲”的新客才姗姗到来。其实主家早早派人在路口守望着,一旦客人来了,赶紧捎信,男方的舅姑父赶紧出来相迎。
送亲的两个人是最尊贵的客人,是新娘的至亲,代表着女方,要么是兄长,或者叔辈的。
新客一到,就意味着可以开席了。
排座位非常讲究,什么亲戚什么身份坐什么位置,马虎不得,座位错了,掀桌子的都有。所以每家都要找一个懂得礼节的招呼客人。
新客坐在上位,舅姑父姨夫依次作陪,下首一般坐两个能喝酒能言善辩的见过世面的陪席。新客喝好喝不好,尽兴但不过量,也考究着主家待客的水平。
洞房后得回门才算圆满
那时娱乐少,遇到娶亲的喜庆事,一个庄里人都去看新媳妇,有句俗话“三天不论大小”,无论兄弟,甚至叔伯长辈都可以闹洞房。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翁老婆婆,下至吃奶的孩子,把新房围得水泄不通,争着与新娘逗趣,甚至开着低俗的玩笑,小伙子把新娘推来推去弄哭的也不在少数。
第二天不那么忙了,酬谢媒人,女方家长来下回门贴。新媳妇也由亲戚陪着祭奠先人,“新媳妇不上坟,一辈子不如人”。
当然,也有一些却不依照古训,本家一个嫂子不以为然,没上坟,曾说过:“我们没上坟,也过得不比谁差。”
第三天,出嫁的姑娘回门,新女婿上门。
早早的,新媳妇就由弟弟或者侄儿接走了。男方也得准备礼物,几份礼,哥有几个,叔伯带不带礼,带礼说明以后要来往。
男方要找几个“担挑的”,这担挑的一要会应酬,二要酒量大,而且起着“保镖”的作用,可以替新女婿喝酒。
新女婿也有女方的舅姑父至亲依次作陪,席间女方本家的轮流倒酒,这时显示保镖的作用了。
新女婿喝多的有,但基本很少,而保镖的喝醉的倒不少。
此时新女婿成了被“捉弄”的对象,且不说男的用酒轰炸,女的特别是嫂子们极尽捉弄之能事,挑唆孩子们搜口袋要红包,给他端的饺子里包着辣椒,或者咸得呕嘴,不一而足。
吃过饭后,新女婿由相陪的客人领着到屋里拜见家人,女性亲戚,纷纷问“吃好了没有”,寒暄后便作别,亲戚们送到门外:“以后常来啊”。
这时新媳妇也就随着回去,于是男婚女嫁便落下了帷幕。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齐川红,70后,河南新野人,诗文散发于《农家女》《黄河黄土黄种人》《现代青年》《半月谈》《南方周末》《看天下》《河南日报》等纸质媒体及网络平台。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salome1203,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本文重点讲:九死一生是什么生肖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