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周公解梦

梦见游泳 梦见喝酒

从高堂到街头,逻辑的意义何在 梦见游泳


作者:三十

20年前,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制作了一部自己都未想到、极具前瞻性的经典作品《楚门的世界》,由金凯瑞主演。影片上映后被先后提名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三项提名。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楚门的前半生。楚门是一个标准的中产阶级,他生活在一个美丽如桃源胜地的小岛,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不错的收入,一个温柔美丽的老婆,一个和谐的生活圈子,他的一切看来似乎很完美,是很多人做梦都想要的生活。


电影《楚门的世界》

但很可惜,楚门也没有得到,因为所有的这些都不是真实的,他所生活三十年的小岛竟然只是一个巨型的摄影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摄影棚,自从他出生之日起,他的日常生活、琐碎小事就已通过卫星传送到全世界的电视上,24小时不间断实时转播。在这个世界里,除了他,其它的一切都只是节目中的道具或演员,包括他的朋友、他的父母,他的妻子。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有些不对劲,他遇到了多年前就已溺水死亡的老爸,与此同时,他竟然在串频的广播里听到,他的一举一动竟然在别人的跟踪下进行,妻子的莫名话语,电梯后的莫名空间,莫名的问候,莫名的人,这些都让他心生疑念,他开始怀疑周围世界的真实性,于是他想尽办法去试探,去逃脱,最终,他找到了事实的真相,他最后要面对的就是他想不想离开这个伪造的世界。

楚门从虚假的世界醒悟的那一瞬间,才是最令人唏嘘和兴奋的时刻。他在自己生活的周遭发现了太多的逻辑漏洞,这直接导致他诸多疑问的产生和求真探索的开始。类似这样的电影桥段不一而足。从科幻美剧《西部世界》到伦理英剧《黑镜》,表达的主题都落在了逻辑漏洞-怀疑-觉醒-逃离的故事线。

现实世界中,许多年轻人追捧一档《奇葩说》的娱乐节目。这是一个由米未制作的融入辩论元素的节目。节目由马东主持,并邀请了蔡康永、罗振宇、高晓松等担任导师。虽然本人不太赞成里面很多观点的价值呈现,但里面确实不乏精彩的语言表达和逻辑论证。反观逻辑思维主办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却令人大跌眼镜,里面充满了逻辑谬误,沦落为一档政治正确和营销广告的商业大秀。


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那么,在我们的工作、人际交往、求知学习中,逻辑的意义何在?我们是否应该全盘接受一个朋友圈里转发的文章的观点?我们是否真的看懂了一段文字表达的含义或看了太多虚假信息而不自知?我们是否在做决策或选择的时候有合乎逻辑的思考?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理由去质疑一个“专家”的一本正经的扯淡。


1.陌生又熟悉的逻辑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苏格拉底创建了一门艺术和科学,叫做逻辑学。苏格拉底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不断探究各种复杂现象背后的关键问题,并解开很多貌似有理实则荒谬的说法背后所隐藏的真相。苏格拉底曾警告世人,专家的判断未必可靠,任何人都有自身的有限性,无论权位多高,财富多少。

逻辑推理实际上就是我们评估信息的过程。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首先要获得充足的信息,而要想获得充足的信息,就必须提出正确的问题。擅长逻辑的人,往往都善于提出问题,而且他们可以在不受他人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这一过程。毫不夸张的说,逻辑推理是一个人重要的能力之一,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学校里,都没有这样的专门课程。现在的教育都是教大家“思考什么”,而不是“如何思考”。我们善于记忆背诵,却少有思辨创新。


如果说上帝在救恩上拣选了犹太人,那么在哲学和文学上拣选了希腊人,在政治与法律上拣选了罗马人。这构成了坚固的西方文明的主线与基石,影响世界,影响至今。人是有意志、理性和情感的,理性会让我们的心智打开,使之能够接近真理。基督教的价值观认为理性是来自上帝的恩赐。没有这恩赐,我们无法讨论、阅读、遵行。我们应该虚心的学习逻辑,补足我们认知上的短板。因为逻辑是这个世界被造的内在规律的一种呈现,这规律背后是那实在的位格性的本体。可谓希腊式逻辑与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实验科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音乐、艺术的发展。这更成为保罗、奥古斯丁等先贤伟人构建和推动神学发展的工具与容器。


古希腊城邦

美国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出版了一系列的商业决策与分析的方法论书籍,其中《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畅销全世界,成为逻辑实操在实际场合的应用范例。但在我们进入到应用之前,有必要先简述一下逻辑的基本原理。

逻辑分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直接处理推理,非形式逻辑处理那些不直接与推理相关的思维活动。形式逻辑划分为归纳演绎。其中,归纳法是有关可能性的推理过程,它从例子或经验中总结出一般规则;而演绎法是确定无疑地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过程。演绎法分为直言逻辑命题逻辑,其中三段论就是一种直言逻辑。


学习逻辑学对多数人来说是件枯燥的事,下面我想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整理了一些逻辑学里面比较重要的概念——演绎法和归纳法。由于篇幅有限,无法全备呈现,若存留耐心看完,相信会有所启发。

2.我们真的懂演绎法吗

为了方便理解,先来看最出名的演绎法中的三段论,先看例子。

所有植物是生物。

所有的玫瑰是植物。

因而,所有的玫瑰是生物。

这只是三段论中的一种形式,三段论一共有256种形式。三段论是带有两个前提与三个词项的演绎论证。小项S(结论中的主语),大项Q(结论中的谓语),中项M(同时出现在前提中的词)。前提中,包含大项Q的陈述是大前提,包含小项S的陈述是小前提。

在上面的例子中,论证形式为:

所有的M都是Q。(大前提)

S是M。(小前提)

因此,S是Q。(结论)

大项:生物

小项:玫瑰

小项:玫瑰

中项:植物

大前提:所有植物是生物。

小前提:所有的玫瑰是植物。

结论:因而,所有的玫瑰是生物。

很显然,这个结论是真的。

以上都是教科书里的标准概念,比较晦涩。但不必担心,下面我将用人话进行解释。

演绎法简单来讲,就像一个语言黑箱装置。当输入一个前提条件后,通过黑箱子的加工处理,可以得出另外一个新的结论。只要这个输入的前提是真的,而且这个黑箱子里面的功能也是正常的,那么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推理出一个真的结论。


所以,演绎论证就是从一条真陈述推演出另外一条真陈述。如果想要结论为真,需要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前提为真;第二是论证有效。这个论证的过程就像黑箱子的功能。上面玫瑰的例子只是论证的一种形式,理论上共有256中形式,就像黑箱子里面有256种不同的功能装置。

这样,我们通过演绎法,只要前提为真,而且论证过程有效,则结论也必为真。从而,一个真的结论至少需要两个因素:输入信息源头为真、逻辑推理加工有效。然而反观现实,对信息的筛选与论证的无能,导致逻辑一片混乱,只能听风就是雨,随波逐流,毫无定见。

那么,我们怎样保证前提为真呢?怎么保证论证有效呢?

前提如果是真理陈述,或建立在真理上推理出的陈述,都可保证前提是真的。例如我们在学习三角形公理时,知道三个内角之和必为180度,由此推导的其它结论亦可建立在此条公理之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信息和资讯的获取与甄别就变的很重要,一定要堤防片面的或扭曲的信息,这就像一块黑布,让你看不到真相。另外,保证论证有效可以通过逻辑学里总结的一些论证形式判断,在256种形式中,有效的形式仅有少数几个。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在下文推荐的书里自学。

然而,演绎法并不是万能的。演绎法只能解决推理的过程,也就是黑箱子功能,但输入的条件是否是真理或事实,这不是演绎法可以解决的。由于人的理性有限性和语言的边界限制,有些真理只能来源于启示,即只能通过被动的接受外来的真理启示,而无法透过内在的推理获得。

3.侦探电影里的经典桥段

华生常常赞叹福尔摩斯的惊人推理能力,其实只是一种从零碎的蛛丝马迹中获取事实论断的归纳推理能力。这只烟斗的种类与他用的一致,这里的脚印也与他的鞋子相吻合,案件发生前仅一小时,有人看见他正在附近,并且听到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要对他进行报复。”从这些证据来看,似乎只有认定他有罪才能最好地解释这些事实。在法庭上,两种相互抵触的事实陈述(被告有罪和无罪)可能都存在证据支持,法官、陪审团只是在判断定罪的证据是否要比反对定罪的证据更为合理或一致。


英剧《福尔摩斯》

而对于归纳法来说,即使前提为真,结论也未必为真。这是因为归纳法是通过若干个别事例或证据进行的总结归纳。根据对结论的支持度、所举事例的质量以及概括的可信度的不同,归纳论证分为强的和弱的。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无法保障归纳出来的结论一定是真的,只能说有些结论的可信度高一些,或更合理一些而已。

归纳论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假说。科学中的假说,你可能已经很熟悉了,事实上,我们终生都在使用假说。如果没有假说,我们就无法使用归纳。科学家或经济学家会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和目标去组织他的研究,通过实验或证据分析,来证明假说的合理性。麦肯锡方法论也提倡,在做商业决策时需要大胆假设,谨慎论证。然而,有些人会误以为假说就是真理。比如甚嚣尘上的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在这个大胆的社会实验中,到目前也无法找到足够的证据完美支持进化论思想的整个体系或解释清楚逻辑链条里那缺失的一环。


4.从大堂到大街的逻辑批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为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辩护或审视。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重要的是发现错在什么地方,以便对其进行修改或巩固。比如批判演绎论证的一种方式是直接指出其前提不为真;而当批判归纳论证时,只要证明他所基于的证据是错误的或弱的归纳即可。

即使所有论证似乎都是可靠的,也可能会得出相互矛盾的结论,这就是悖论。悖论的出现,我们看到了人类语言的边界性。例如:

“这句话是假的”。(如果它是真的,那么它就是假的;而如果它是假的,它又必定是真的。)

“有一个理发师声称要给镇上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应当给自己理发吗?)


在现实世界,如何来应付“街头吵架式逻辑”,这里就要提到非形式谬误。毕竟上面讨论了书面上的形式逻辑的理论基础,但非形式或者“街头吵架”逻辑不像形式逻辑那么干净整齐,井井有条。下面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1. 武断之辞

这是指非法诉诸权威,也就是“自说自话”。基本形式是“x这样说了,因此这是对的”。这里谁说的是关键,如果不是合法的权威,那就是谬误。比如“某公知说911的恐怖分子是值得赞扬,因此这是对的”。

2. 诉诸群众

这是指非法诉诸多数。这不是说多数就一定不对,因为有时多数人也可能是合法权威。但这个例子就是不对的:“这个书的内容一定很有价值,因为这是畅销书”。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畅销书都是有好的内容,可能只是满足一些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阅读的需求,这在飞机场的书店很常见,基本用一个小时就能翻完的书,多数对人无益。

3. 诉诸强力

这在父母教育孩子时非常常见,“如果你不好好吃饭,我就再也不带你去游乐场玩了。”

4. 人身攻击

攻击人而不是事。并不是所有攻击都是错误的,取决于被攻击的人是否真是个坏人。人身攻击的例子有,“你坚持说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但我们同样知道你是个蠢货”。

5. 因人废言

这是借着指出论证者相信该观点的原因来攻击他。如“你说朝鲜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是因为你一辈子都在那里生活而未见过外面的世界”。

6. 反唇相讥

指出某人言行不一。指出对手所说的和所作的之间的差异,以此作为无视他的观点的理由。类似于“好吧,但你也是这么做的啊”。

7. 诉诸无知

缺乏证据的论证。比如“没人证明过这是错的,所以它就是对的”。

当然,上面尚没有完全穷尽所有的逻辑谬误,点到为止。如有兴趣,大家可以翻阅推荐的书籍.

5.学习逻辑学的建议

逻辑的论证和批判不是用来对抗或防御的,他们是让你的思想变的清晰的方式,也是建立正确的认知与探寻真理的方式。在这样一个信息被撕裂,泛娱乐化、多元化的社会里,学会辨别真伪,明辨是非,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为此,学好逻辑学实在有必要,不妨从一些基础逻辑学书籍看起,比如《逻辑学导论》(卡尔·科恩著)、《一本小小的篮色逻辑书》(罗伊尔著)、《有用的逻辑学》(梅森皮里著)。在现实生活中,努力用逻辑的思维进行说话、写作和阅读,操练理性思考的意识。这样不仅会为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益处,更可以享受活在亮光中的幸福。



参考引用:

1.《The Big Questions – A Short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9th Edition, Robert C. Solomon + Kathleen M. Higgins

2.《逻辑学导论-正确推理的科学与艺术》

3.《The Little Blue Reasoning Book》,Brandon Royal

-S.D.G-

本文重点讲:梦见喝酒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

关于作者: mmq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