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爱情风水

从《Ingress》到《Pokemon Go》,为什么PG能够火? : 恋爱双马尾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brain”,作者时悦、赵思家,授权游戏葡萄发布。

上一期,我们着重介绍了Pokemon Go (以下缩写为PG) 的基本玩法以及从神经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PG能够大火的原因。

但是PG的诞生并不是横空出世,早在2013年Niantic Labs就开发了一款结合现实的游戏「Ingress」,其游戏操作模式与PG十分相似,总体都是基于Google地图数据与现实衔接起来的。玩家通过手机内置的GPS定位系统确认自身与地方的位置,然后手持手机在现实中进行入侵,连接以及充能等操作。

与PG中寻找宠物小精灵不同,Ingress则是寻找到固定的建筑物,实施入侵。

而在2014年的愚人节,任天堂与Google合作在Google地图上开展了寻找宠物小精灵的活动,为PG的出世奠定了基础。从2013年到2016年,Ingress更像是一个先行者,而PG在这个基础上完成了华丽转身。PG直接使用了「Ingress」的数据,站点的设计,选择队伍,战斗模式都是一样,游戏系统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但是从「Ingress」到PG,PG新增加了哪些内容,让玩家爱不释手呢?让我们从外到内,一层层来分析。

原因一颜值——画面质量大幅提升

从最肤浅的层面上讲,从Ingress到PG,最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画风。


图1:Ingress游戏界面,图片来自网络。从右到左分别是「开机画面」,「登陆画面」(显示的是当下全球当下Ingress中的蓝绿两方阵营的占领实况)和「周边信息」。

在Ingress中,玩家被分为两大阵营,以绿色为代表的启蒙军,和以蓝色为代表的反抗军。UI的设计也是以黑色背景上用蓝绿勾勒为主,着重于直线几何,走得是「低端未来风」,有种「一帮程序猿自己倒腾,懒于设计」的感觉。从画面制作水平上来讲实在是乏善可陈。如果玩家是个“颜值控”,一定是第一眼就会弃坑的。


图2:Pokemon Go游戏界面。图片由本文作者制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PG延续了日漫画风,色彩明艳,将2D的小精灵形象以3D的形式搬运到游戏之中,与Ingress的沉郁风格相比,PG的颜色更加明快和活泼。甚至玩家本身可以拥有自己的形象,而不再是一个可怜的小小三角箭头。

从心理学来看,为什么画面在游戏中如此重要呢?


图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图片由本文作者制作

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理解,当然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情感需求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才会成为主要的驱动力。玩家在开始认识一个游戏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游戏画面。能够直观感受到的UI,UX大部分都属于基本需求。如果一个游戏的画面非常的丑,玩家很可能在一开始就对游戏丧失了兴趣。玩家还没有接触到游戏的核心玩法,没有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就流失了。

简而言之,画面是游戏的第一印象,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游戏的核心玩法和乐趣就更容易被更多的人get到。

原因二增强现实(AR)大大提升了「参与感」

在游戏前期,应该如何去吸引用户呢?关键在于「参与感」(involvement),通过「参与感」来让玩家在游戏中可以更多地互动。而增强现实(AR)技术在游戏中的运用,恰让游戏与现实社会发生联系,大大增强了玩家的参与感。

在Ingress中,我们已经可以窥见增强现实特征的身影。目前来看,游戏的画面如图4所示。


图4:Ingress游戏界面,图片来自网络。左图为身边的地图,可以看到远方的很多portal被绿军攻占并「连接」了起来。在Ingress中,通过连接3个portals,制作出三角形的「领域」。两方阵营的战绩是和全球领域的面积直接挂钩的。中图为一个portal的「名片」。右图为玩家在「攻打」对方阵营的portal时的界面。

玩家需要根据手机GPS的指引找到相应的portal,到达指定地点后,手机会显示玩家拍摄的portal图片。此时玩家是利用手机完成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建筑或者地标的互动的。那如果有AR设备(如眼镜),这款游戏会如何表现呢?效果如图5所示。


图5:Ingress游戏的AR模拟效果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是不是瞬间高大上起来?AR技术能够把游戏搬进现实,让玩家在现实生活、现实场景中玩游戏。但现阶段,Ingress在「增强现实」这方面,只是将游戏中的虚拟世界覆盖到了真实的地理位置(也就是玩家的GPS)上,需要玩家用自己的双脚(甚至车或远程交通)在现实中探索。之前玩家只能在手机和电脑上完成游戏动作,现在AR把这些玩法搬进了现实,大大增强了游戏的临场感。

而在Niantic Labs的第二款AR游戏Pokemon Go中,AR的应用直接与视觉环境联系起来:通过手机照相机看到 融入真实环境的野生口袋精灵,这大大增强了互动感。而在《Ingress》中, 虽然玩家们互相攻占建筑,但是玩家往往不会立刻觉察到这种变化,玩家过了好一会才发现自己的占领点变色了,一怒之下再去夺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互动是被动地,是单向的。

而在PG中,这种虚拟与现实的结合,让玩家得到了更直观体验。他们可以通过手机看到现实场景中的宠物小精灵,这种感觉大大增强了玩家的临场感。比如,你可以在锅里看到鲤鱼王,在厕所看到地鼠,在草丛中爬出来的喇叭芽…… 甚至你可以调整角度和他们照相。这些小精灵好像真的从虚拟世界蹦到了现实生活中。

玩家主动在真实的街道、田野去寻找、狩猎小精灵,还带着自己心爱的小精灵去不同的道场和别人家的小精灵PK,在与小精灵们互动的过程,玩家更容易产生沉浸感(immersion)。而沉浸感是和心流体验是产生良好游戏体验的两个重要指标。


图6:沉浸感与心流体验EEG,图片由本文作者制作

原因三动态的不确定性——好奇心是第一推动力

PG和Ingress的另一个巨大不同在于,最小单位从「固定的建筑物」变成了「随时出现随时消失的小精灵」,这使得PG充满了动态的不确定性。

在Ingress中,玩家的主要任务是占领建筑,地图上的特色建筑(在短时间内)是不变的,所以玩家的任务就是走出去,到这个建筑周围,多点几下去攻占它。攻占下后,在手动将两个portal链接起来,然后再将它与自己同阵营的盟友将占领点连成成面。

而在「Pokemon Go」中,玩家的任务是走出去捕捉宠物小精灵,但问题是玩家并不知道它们会在哪里出现,这就需要玩家根据指示去探索。这个细节性的改动,利用了玩家因信息缺失而产生的好奇心,去推动玩家去探索。

所以,不令人惊讶地,玩家们会更加频繁的登陆游戏,并走到未知的区域去寻找稀少的小精灵。

好奇心是由于信息缺失而产生的,人会因为好奇心去主动搜集信息,这是一种内部动机。在Ingress中,玩家已经知道ta们要去哪里攻占建筑,而PG的玩家不知道小精灵在哪里。从已知到未知的改变,吊起了玩家的胃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引爆整个游戏的热度。

原因四由易到难——PG的游戏难度设计更友好


图7:Ingress启蒙军与反抗军占领面积截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Ingress 更适合重度策略和有钱有闲的玩家。

Ingress是一个对抗性强, 非常强调团队配合以及策略的游戏。同时,对玩家的素质要求也非常高,如果你想玩这款游戏,得满足以下几个特点:

①身体好——不停地走(或开车)到各地去攻占portals

②时间多——每个portal攻占都需要时间,寻找portal需要时间,来回争夺portal需要时间

③有组织——有组织才能有计划的将攻占的点连成面,同一阵营的不同地区的分布需要配合才能将不同城市甚至国家的portal连城面。

④有钱——有钱才能不停地跑到其他城市甚至国家攻占portal

所以如果你身体虚,上班忙,找不到组织,有没有钱。基本上Ingress就把你拒之门外了。

最重要的是,Ingress到目前为止发展了几年的时间,基本上不存在无人占领的portal,启蒙军和反抗军的大局难以撼动。新人入坑的话,可以发挥的余地很小,新人无法攻打已经升级很高的portal。一入坑就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没有任何成就感,在前期很容易就流失掉。一款游戏没有新的血液流入,将是致命的弱点。

而与Ingress相比,Pokemon Go的游戏玩法要更加多样性。

当玩家进入到PG的时候,最先吸引他们的是捕捉小精灵。对于级别低,没办法参加道馆或者在道馆经常失败的玩家,可以玩收集玩法。即使战斗经常失败,收集小精灵这种可视化的玩法,也能够给玩家带来成就感。

很多Ingress的玩家诟病PG适合小学生玩,没有策略性,实际上这是非常片面的一个看法。PG并不是没有深度策略,而是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让不同的玩家找到不同的玩法。如果大家将PG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抓捕小精灵的游戏,就太简单了。

当玩家达到一定级别之后,对战系统开启。如何赢,就成了这一阶段的主题。不同的宠物小精灵有不同的属性。

虽然在过去的20年里,《精灵宝可梦》各种版本中一共已经出现了729个小精灵,但通过解析PG的测试版,已经有人发现现在这款PG只有151个小精灵,这恰是最初的GAME BOY游戏《精灵宝可梦··红宝石版》和《精灵宝可梦··蓝宝石版》中出现的第一批精灵。即使只有这151个精灵,也足够丰富让全球玩家出门去寻找了。同时,这些精灵还被分为了18个属性(见图8)。

而每个小精灵的技能属性也不同,甚至有些小精灵具备双属性。这就大大增强了对战的策略性。具体的游戏玩法和入门,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图8:PG小精灵属性,图片来源于机核网

原因五《精灵宝可梦》IP引发了大家的怀旧情怀

IGN对PG的评价用了这样一句话“Not mechanically interesting, but socially very interesting"

Pokemon的游戏和动画是陪伴目前这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的。为什么IP的利用能够引发大众的追捧?对IP的利用实际上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怀旧和情感记忆,是一种心理安慰的手段。精灵宝可梦这一超强IP和童年回忆联系在一起,玩家就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儿时在游戏机上甩了多少个用几个红色白色组成的精灵球图片,有多少人也想过在现实生活中也能甩出精灵球呢?

虽然现在还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刷,但也足以让不少玩家过把「走上童年时期所幻象的人生巅峰」——成为一名精灵训练师。(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能轻松抱起8公斤皮卡丘的智爷!)

总而言之

从画面上的质的飞跃,再到AR技术的运用,临场感增强,Pokemon Go不仅仅完成了外在技术跨越,更利用玩家的好奇心和IP效应引起了广大玩家的热议。而增加了收藏玩法的PG又降低了玩家的准入门槛,让不同的玩家找到不同的游戏乐趣,扩大了游戏受众。可以说是,征服了我们的大脑。更重要的是,PG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种新的游戏形式,让我们看到了游戏新的可能。

总而言之,这股全球宝可梦热,刮的并不偶然。

关于作者:赵思家,UCL神经科学学士、计算机硕士、神经科学博士在读,已出版《换头术2017?》、《日常神经科学》。时悦,LSE 组织与社会心理学硕士、BI员工、Brain运营。

财经频道

本文重点讲:恋爱双马尾 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 转发

财经频道

关于作者: mmq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